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笾豆大房

2024-03-19 03:37:28

『笾豆大房』诗句汉字解释:

笾: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实、干肉等的竹编食器。

豆:汉字基本字义是指双子叶植物的一科,木本、草本植物都有,如“紫檀”、“槐树”、“黄豆”、“绿豆”、“红豆”、“豌豆”、“落花生(花生)”等,日常统称豆类植物,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。形状像豆粒的东西,比如“土豆儿”。古代指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,形状像高脚盘:俎豆。也是中国姓之一。

大: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[2] ,本义是容量、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,后引申出“范围程度深广”、“年辈较长”、“再”等意义,又作为敬词来使用

房:形声。从户,方声。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(即户),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,故房从户。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;古代堂中间叫正室,两旁的叫房;房,室在傍者也。--《说文》;房,室旁夹室也。--《六书故》。段曰凡堂之内,中为正室,左右为房,所谓东房、西房也。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,前堂后室。前堂之两头有夹室,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;。;记宰夫宴出自东房。--《仪礼·乡食礼》;在东房。--《书·顾命》;鄐子登,妇人笑于房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七年》

『笾豆大房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笾豆:1、笾和豆。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。竹制为笾,木制为豆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三牲鱼腊,四海九州之美味也;籩豆之荐,四时之和气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盛其饌者,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。”《后汉书·东夷传·濊》:“其人终不相盗,无门户之闭。妇人贞信。饮食以籩豆。”《旧唐书·后妃传上·中宗韦庶人》:“帝纳其言,以后为亚献,仍以宰相女为齐娘,以执籩豆。”2、借指祭仪。宋苏辙《谢讲彻<论语>赐燕状》之一:“深念勤劳,式均燕喜,籩豆有楚,鐘鼓毕陈。”章炳麟《訄书·徵七略》:“其细者,籩豆之事,佐史之职,官别为书,与周时赞大行相似。”

大房:1、古代祭祀时盛牲畜的用具,通称俎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毛炰胾羹,籩豆大房。”毛传:“大房,半体之俎也。”郑玄笺:“大房,玉饰俎也。其制足间有横,下有柎,似乎堂后有房然。”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十二·周宗庙乐舞辞》:“黍稷惟馨,籩豆大房。”2、唐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划分,用始祖的官名、爵名或封地称其房,长次之间并有大房、小房、第二房、第三房等分别。后世家族以大房称长房。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二下》:“崔氏定著十房:一曰郑州,二曰鄢陵,三曰南祖,四曰清河大房,五曰清河小房……八曰博陵大房,九曰博陵第二房,十曰博陵第三房,宰相二十三人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四回:“施二先生説乃兄中了进士,他不曾中,都是太夫人的地葬的不好,只发大房,不发二房。”3、宋时称小偷聚集之处。《宋史·王岩叟传》:“都城羣偷所聚谓之‘大房’,每区容数十百人,渊藪诡僻,不可胜究。”4、指比较大的房子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渐渐大房改换小房,赁得两三间房子。”5、山名。在河北省房山县西北。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记要·直隶二·顺天府》:“大房山,县西十五里,境内诸山,此山最为雄秀。古碑云:幽燕之奥室也。山下有圣水泉,西南有伏龙穴……山亦名大防山,亦曰大房岭。”

『笾豆大房』古诗词出处:

郊庙歌辞·周宗庙乐舞辞·明德舞(佚名)

黍稷惟馨,笾豆大房。工祝致告,受福无疆。

閟宫(佚名)

毛炰胾羹。笾豆大房,万舞洋洋。孝孙有庆。俾尔炽而昌,俾尔寿而臧。保彼东方,鲁邦是尝。不亏不崩,不震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