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斤斧何由寻

2024-04-17 06:15:06

『斤斧何由寻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斤: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横刃,下为曲柄,象斧斤形。本义:斧子一类的工具。;。一般用以砍木,与斧相似,比斧小而刃横今,斫木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凡斫物者皆曰斧,斫木之斧,则谓之斤。”于是乎丌釿锯制焉。以釿为之。——《庄子·在宥》皆执利兵,无者执斤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二十五年》不夭斤斧。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以斧斤考击而求之。——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3)又如:斤斧(斧头);斤墨(斧头与墨斗);斤凿(斧头与凿子)(4)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恶金以铸锄、夷、斤…——《国语》

斧:形声。从斤(斧头),父声。本义斧子,伐木工具;斧,斫也。--《说文》;丧其资斧。--《易·巽卦》。注斧,所以断者也。;既破我斧。--《诗·豳风·破斧》;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;又如斧柯(斧柄;斧头与斧柄;做媒);斧脑(斧之背);斧砧(古代刑具);斧绣(持斧绣衣。古执法使者的仪制;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;斧谓之黼。--《尔雅·释器》;加斧于椁上。--《礼记·檀弓上》;天子负斧依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

何: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“何,儋也。从人可声。胡歌切”。本义是担负的意思,现在多作为疑问代词、姓氏出现。

由:字义:1.原因:原~。事~。理~。~于(介词,表示原因或理由)。2、自,从:~表及里。~衷(出于本心)。3、顺随,听从,归属:~不得。信马~缰。4、经过,经历:必~之路。~来已久。5、凭借:~此可知。6、古同“犹”,尚且,还。7、古同“犹”,犹如,好像。8、姓。

寻: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其古字形像一人伸开两臂丈量的样子,本义疑即一种长度单位,即伸开两臂的长度,合古代八尺。 [2] 《说文解字》又解释为抽出丝的头绪并整理它,由此引申为治理。测量是为了探究,故”寻“表示搜求、查找,又有沿着之义,由此引申为连接不断,又引申指时间,表示随即、不久。

『斤斧何由寻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斤斧:1、斧头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其木可以为棺,可以为车,斤斧得入焉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凡木结根於灵山,而匠石为之寝斤斧。”宋苏轼《筑高丽亭馆一绝》:“簷楹飞舞垣墙外,桑柘萧条斤斧餘。”郭沫若《洪水时代》诗:“夏禹,只把手中的斤斧暂停,笑说道:‘那只是虚无的幻影!’”2、指兵器。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:“宣宗索赵嘏诗,其卷首有《题秦皇诗》,其略云:‘徒知六国随斤斧,莫有羣儒定是非。’”3、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。宋范仲淹《与韩魏公书》:“又窥诸公所赋,何以措手,然旨命丁寧,亦勉率成篇,并自写上呈,所谓将勤补拙,更乞斤斧,免貽众誚。”参见“斧正”。

何由:1、亦作“何繇”。从何处,从什么途径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汉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僕虽嚚顽,愿从足下。虽然,何由而自达哉!”唐王昌龄《送韦十二兵曹》诗:“出处两不合,忠贞何由伸?”宋蔡絛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六:“晋张华有鸚鵡,每出还,輒説僮僕好恶。一日,寂无言;华问其故,曰:‘被禁在瓮中,何繇得知?’”鲁迅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陈旧,本味又何由知?”2、怎能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》诗:“美人游不还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书·沉庆之传》:“治国譬如治家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成?”明刘基《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》诗之三:“路远无羽翼,何由得飞还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稍加责罚,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着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3、因何。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有云太仓王宫詹,藏宋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无损。然与《玉版》对观,无少差,信为《玉版》未损时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剥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
『斤斧何由寻』古诗词出处:

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(萧颖士)

毒虫且不近,斤斧何由寻。错落负奇文,荧煌耀丹金。江山万里馀,淮海阻且深。独保贞素质,不为寒暑侵。一逢盛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