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偃仰遂真性

2024-04-29 00:20:43

『偃仰遂真性』诗句汉字解释:

偃:1.仰面倒下;放倒2.停止

仰:通“昂”。高。如:仰仰(同“昂昂”。气概轩昂的样子);仰首伸眉(意气高昂的样子)。

遂:有称心、如意、成功等意思,亦可做时间单位。

真:与幻相对。从化从目从乚从八,仙人变形而登天也。;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华,从目,从乚,从八。《说文》:“仙人变形而登天也。”匕,变化。目,眼睛。乚,隐藏。八,乘载的工具。本义: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。;。旧时所谓仙人真字本从贞变形而得,贞从贝从卜,卜贝属于占卜的一种,是汉人传统的习俗,是最简单的一种求真过程,参见“筊贝、掷筊”。《说文》中是一种文化解释,从此字可见人对求真认识的加深与变化。常见组词“真人、修真、真假、真实、真理”等。

性:形声。从心,生声。本义人的本性;性,人之阳气性善者也。--《说文》;性,质也。--《广雅》;天命之谓性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;自诚明谓之性。;不可学,不可事,而在人者谓之性。--《荀子·性恶篇》;五性者何?仁义礼智信也。--《白虎通》;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;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。--《荀子·正名篇》

『偃仰遂真性』诗句词语解释:

偃仰:1、安居;游乐。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:“或栖迟偃仰,或王事鞅掌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止足》:“高此者,便当罢谢,偃仰私庭。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张諲》:“天寳中,谢官,归故山偃仰,不復来人间矣。”明归有光《与同年陈给事书》:“国事委重从官,吾文何得偃仰林下也!”2、谓随世俗应付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与时迁徙,与世偃仰。”唐柳宗元《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》:“﹝符载﹞中间因缘,陷在危邦,与时偃仰,不废其道。”3、俯仰。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固独胡粉饰貌,搔头弄姿,槃旋偃仰,从容冶步,曾无惨怛伤悴之心。”宋苏轼《墨君堂记》:“稚壮枯老之容,披折偃仰之势。”清恽敬《游通天岩记》:“见通天巖沓诸石山之上,纵横偃仰不可状。”4、骄傲。《文选·陆机<豪士赋序>》:“众心日陊,危机将发,而方偃仰瞪眄,谓足以夸世。”吕延济注:“偃仰,骄傲貌。”唐吴兢《贞观政要·礼乐》:“或才识庸下,而偃仰自高。”

真性:1、天性;本性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马,蹄可以践霜雪,毛可以御风寒,齕草饮水,翘足而陆:此马之真性也。”《北史·艺术传序》:“遂令时俗妖讹,不获返其真性。”唐李彦远《采桑》诗:“何以变真性,幽篁雪中緑。”明李贽《答马历山书》:“颠倒困踣之极,乃得彻见真性。”2、佛教语。谓人本具的不妄不变的心体。《楞严经》卷一:“此是前尘虚妄相想,惑汝真性。”唐慧能《坛经·般若品》:“一切般若智,皆从自性而生,不从外入,莫错用意,名为真性自用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婆舍斯多》:“我今悟真性,无道亦无理。”3、指灵魂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六回:“好容易找到他房里,偏他睡觉,空有皮囊,真性不知往那里去了!”4、真的。与假的、似是而实非相对。如:真性霍乱;真性近视。

『偃仰遂真性』古诗词出处:

寄冯著(韦应物)

才俊伏里闾。偃仰遂真性,所求惟斗储。披衣出茅屋,盥漱临清渠。吾道亦自适,退身保玄虚。幸无职事牵,且览案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