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更调金鼎膳

2024-06-14 18:09:28

『更调金鼎膳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更:形声。从攴,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。丙声。本义改变;更,改也。--《说文》;更也,人皆仰之。--《论语·子张》;更爵洗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;更皮币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;更姓改物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;应国之称号亦更矣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;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。--《管子·任法》;更葬也。--《史记·晋世家》;景公欲更晏子之宅。--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;将军若能翻然改图,易迹更步,古人不难追,鄙士何足宰哉!--《三国志·吕凯传》

调:1. 安排处置:~令。~用。~度(dù)。~动。~任。~防。~兵遣将。2. 访查了解:~查。~研。3. 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,字音的高低升降:~子。~号。~式。腔~。曲~。大~。小~。南腔北~。

金:会意。金文字形。从人(表示覆盖),从土,从二。从土,表示藏在地下;从二,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。本义金属;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;金,五色金也。黄为之长。久埋不生衣,百錬不轻,从革不违,西方之行,生于土,从土左右。注象金在土中形。--《说文》;西南之美者,有华山之金石焉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;系于金柅。--《易·妒》;惟金三品。--《书·禹贡》。注铜三色也。;项掣金锁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鼎: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,下面象鼎足。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;鼎,三足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--《说文》

膳:指的是饭食、进食。

『更调金鼎膳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更调:1、改换;调换。汉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:“夫持帝王之论,説霸者之主,虽精见距;更调霸説,虽粗见受。”2、指调任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安公子这纔定了定神,问道:‘只不知门生怎的忽然有这番意外的更调?’”

金鼎:1、黄金炊具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金鼎玉杯,银樽珠襦之宝,皆以送女。”2、为鼎类炊具的美称。宋陈师道《满庭芳·咏茶》词:“华堂静,松风竹雪,金鼎沸湲潺。”3、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。南朝宋鲍照《代淮南王》诗:“琉璃作盌牙作盘,金鼎玉匕合神丹。”唐聂夷中《访嵩阳道士不遇》诗:“先生五岳游,文焰灭金鼎。”唐吕岩《渔父·神异》词:“金鼎内,迴朦朧。换骨添筋处处通。”4、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。唐李白《避地司空原言怀》诗:“倾家事金鼎,年貌可长新。”明陆采《明珠记·访侠》:“愿弃了升斗微官,早学那刀圭金鼎。”5、指九鼎。古代传说夏铸九鼎,奉为传国之宝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铭箴》:“夏铸九牧之金鼎,周勒肃慎之楛矢。”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颜之推》:“旄头翫其金鼎,典午失其珠囊。”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。宋曾巩《送沉谏议》诗:“金鼎盐梅须大用,九霄应已梦仪刑。”元李献卿《刘寓叔先生挽诗》:“便调金鼎佐无为,凤池坐数汾阳考。”6、鼎形的金香炉。《红楼梦》第七六回:“香篆销金鼎,脂冰腻玉盆。”

鼎膳:1、鼎中之食。唐路季登《皇帝冬狩一箭射双兔赋》:“或畀臺阶,或归鼎膳,乃知我皇之盛德。”

『更调金鼎膳』古诗词出处:

清明日赐百僚新火(韩濬)

恩光共此辰。更调金鼎膳,还暖玉堂人。灼灼千门晓,辉辉万井春。应怜萤聚夜,瞻望及东邻。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