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或弛而不彀

2024-07-02 06:42:33

『或弛而不彀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或:从口(人口)从一(疆界)从戈(守卫城池)。或和国是古今字,本义邦国、疆域;借指某人、有的。;会意。甲骨文字形从囗(人口),从一(疆域)从戈(以戈守之)。表示以戈卫国。本义:国家。用本义时读有人,有的——泛指人或事物古文字中,“国”(;国)字从口从或,究竟是“口”还是“或“为原形,众说纷纭。马叙伦先生主张口为国之原字,......日本学者后藤朝太郎则主张“或”为国(国)之原字。他认为加以口者,系秦汉以后之事。并于《国家学会》杂志第二十七卷第六号上发表论文,说之如下:“国(国)字作口,乃秦汉以来之事,周代春秋战国时代,只有或字。”按:或为戈与口之合体,后汉许慎于《说文解字》中亦曰,或者,邦也。

弛:放松,松懈,解除 2.延缓:~期。

而:作名词时表示颊毛,作动词时表示能够。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。《说文》:“而,颊毛也。象毛之形。《周礼》曰:‘作其鳞之而。’”

不:其本义为名词,指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;后引申为禁止、不要,还可表示不是、非等,以上读作bù;“不”借为“否”时,读fǒu。

彀:1.把弓张满。2.圈套;牢笼3.通“够”。

『或弛而不彀』诗句词语解释:

不彀:1、不到;不够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二哥不合尽説与,开口道不彀十句,把张君瑞送得来腌受苦。”鲁迅《<准风月谈>后记》:“到同法国打了败仗,才知这方面的错误,于是派遣留学生到西洋,设立武器制造局,作为改正的手段。同日本又打了败仗以后,知道这还不彀,这一回是大大地设立新式的学校。”

『或弛而不彀』古诗词出处:

南山诗(韩愈)

或斜而不倚,或弛而不彀。或赤若秃鬝,或熏若柴槱。或如龟拆兆,或若卦分繇。或前横若剥,或后断若姤。延延离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