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颠倒衣裳

2024-03-18 16:59:23

『颠倒衣裳』诗句汉字解释:

颠:其本义是头顶。

倒:本义指回到家中躺卧休息。后引申为因立不稳而坠落,垮台。又由本义引申为反置,反转,转换。以上读dǎo。又读dào,由反置,反转,转换引申为表示吃惊、反讽、加强语气 。又引申为反置容器顶端清空内容物。又引申为反置地,逆序地。

衣:用于“衣服”“衣冠禽兽”。《说文》:“衣:象形。”甲骨文字形。上面象领口,两旁象袖筒,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,为上衣形。“衣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“衣”的字与衣服有关。本义:上衣2:,穿,拿衣服给人穿。如“解衣衣我”,前一个“衣”读一声,第二个“衣”读四声。

裳:通常指代“衣服”。

『颠倒衣裳』诗句词语解释:

颠倒:1、上下、前后或次序倒置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五》:“夫《琴操》以为孔子临狄水而歌矣。曰:狄水衍兮风扬波,船楫颠倒更相加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定势》:“效奇之法,必颠倒文句,上句而抑下,中辞而出外,回互不常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八回:“趁饱带你去土牢里去,把索子緄翻着,一床乾稿荐,把你捲了,塞住了七窍,颠倒竖在壁边。”巴金《关于<第四病室>》:“我只把原来的第三病室同第四病室颠倒了一下,连用床位号码称呼病人,我也保留下来了。”参见“颠倒衣裳”。2、回旋翻转;翻来覆去。唐韩愈《秋怀诗》之八:“卷卷落地叶,随风走前轩。鸣声若有意,颠倒相追奔。”宋苏轼《江上值雪效欧阳体次子由韵》:“随风颠倒纷不择,下满坑谷高陵危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武技》:“尼告众客曰:‘颠倒一身,殊大冷落。有好事者,不妨下场一扑为戏。’”3、反反覆覆;重复。《南齐书·文学传·陆厥》:“十字之文,颠倒相配,字不过十,巧歷已不能尽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二四回:“﹝清风﹞忙入人参园里,倚在树下,望上查数;颠倒来往,只得二十二个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贾奉雉》:“欲少窜易,而颠倒苦思,竟不能復更一字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眼瞅着冯眉卿的背影,心里却颠倒反覆地想着刚才偷听来的那些话语。”4、倾倒;跌倒。汉焦赣《易林·同人之屯》:“蒿蓬代柱,大屋颠倒。”《古今小说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》:“劭乃趋步逐之,不觉忽踏了苍苔,颠倒於地。”5、倾覆;败亡。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:“讯予不顾,颠倒思予。”郑玄笺:“言至於破灭颠倒之急,乃思我之言。”宋陈亮《庶弟昭甫墓志铭》:“不然,则我之衰困颠倒,获罪於天者既多,而併以累汝也。”6、谓使倾覆、败亡。《荀子·仲尼》:“乡方略,审劳佚,畜积修鬭而能颠倒其敌者也。”杨倞注:“畜积仓廪……而能倾覆其敌也。”7、歪斜不正;倾侧。唐韩愈《醉后》诗:“淋漓身上衣,颠倒笔下字。”宋王安石《赠张康》诗:“颠倒车马间,起先冰雪晨。”8、形容因爱慕、敬佩而入迷。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时君世主,亦皆昏迷颠倒於其説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阿穉》:“凡见阿雏者,男则颠倒,女则欣慕。”王西彦《风雪》三:“他给那镇上一个有名的坤伶颠倒了。”9、指使爱慕、敬佩。元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二折:“待他回营归寨,自布牢络之术,乃汉王颠倒豪杰之处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狐谐》:“狐谐甚,每一语,即颠倒宾客。”10、10.错乱;混乱。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:“胸中大扰,妄言想见,临死之上,颠倒惊惧,不知所为。”宋苏舜钦《上范公参政书》:“羌贼不庭,西方用武,策画颠倒,兵师败没。”冰心《往事(二)》九:“话别最好在行前八九天,临时是‘话’不出来的。不是轻重颠倒,就是无话可说。”11、11.指使错乱,搞乱。汉仲长统《昌言》:“亲其党类,用其私人,内充京师,外布州郡,颠倒贤愚,贸易选举。”柯灵《香雪海·跃马横戈五十年》:“颠倒敌我,混淆黑白。”12、12.反倒,反而。唐皎然《酬秦系山人戏赠》诗:“正论禪寂忽狂歌,莫是尘心颠倒多?”元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三折:“三条妙计都不济,好也,颠倒丢了一领锦征袍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此时我只有催促他的,怎的老弟你颠倒嗔我不阻止他起来?”13、13.究竟;底细。元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三折:“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。”元杨暹《刘行首》第二折:“到如今越不知个颠倒。”14、14.谓命运不好。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五娘葬公婆》:“思量起,是老亲合颠倒。”钱南扬校注:“颠倒,犹云‘命运乖蹇’。”

颠倒衣裳:1、颠倒:上下倒置;衣裳:古时上为衣,下为裳。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。

倒衣:1、《诗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:“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羣臣当以失晚,復恐后期,故於东方未明之时,急促惶遽,不暇整理衣服,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。”后因以“倒衣”谓忙于公务。唐杜甫《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》:“长路更执紼,此心犹倒衣。”宋苏辙《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一首》:“懒从朝謁事驂騑,此去高眠罢倒衣。”2、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。用以形容热情迎客。唐皮日休《移元徵君书》:“斯时也,山林之间,宜倒衣以接礼,重跡以应命。”宋叶适《祭戴詹事文》:“我病卧久,迟公远归。曷不迎门?曷不倒衣?曷不大斗,以酌寿祺!”

衣裳:1、古时衣指上衣,裳指下裙。后亦泛指衣服。《诗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:“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”毛传:“上曰衣,下曰裳。”《陈书·沉众传》:“其自奉养甚薄,每於朝会之中,衣裳破裂,或躬提冠屨。”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妇衣》:“妇人之服不殊,谓衣裳,上下同色也。今惟越人服青为然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她不肯涂红抹粉,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。”2、《易·繫辞下》: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。汉焦赣《易林·坤之讼》:“天之德室,温仁受福,衣裳所在,凶恶不起。”3、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。《后汉书·崔駰传》:“方斯之际,处士山积,学者川流,衣裳被宇,冠盖云浮。”《南史·任昉传》:“於是冠盖辐凑,衣裳云合,輜軿击轊,坐客恒满。”清朱焘《北窗呓语》:“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。”4、借指中国。汉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朱厓之絶,捐之之力也,否则介鳞易我衣裳。”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“故孝元弃珠崖之郡,光武絶西域之国,不以介鳞易我衣裳。”李贤注:“衣裳,谓中国也。”参见“中国”。

『颠倒衣裳』古诗词出处:

东方未明(佚名)

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东方未晞,颠倒裳衣。倒之颠之,自公令之。折柳樊圃,狂夫瞿瞿

汉宫春·题钟肇长短句(刘克庄)

雀罗晨有剥啄,颠倒衣裳。袖中贽卷,原夫辈、安敢争强。若不是,子期苗裔,也应通谱元常。村叟鸡鸣籁动,更休

梁甫吟(刘基)

以聪为聋狂作圣,颠倒衣裳行蒺藜。屈原怀沙子胥弃,魑魅叫啸风凄凄。梁甫吟,悲以凄。岐山竹实日稀少,凤凰憔悴将安栖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