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板荡识诚臣

2024-03-19 10:24:33

『板荡识诚臣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板:形声。从木,反声。《说文》作版。本义片状的木头◇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;同版。木板;板,木片也。--《玉篇》;在其板屋,乱我心曲。--《诗·秦风·小戎》;五板而堵。--《公羊传·定公十二年》。注八尺曰板。;一丈为板。--《诗·鸿雁》传;今一日而三斩板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
荡:会意。从皿,从汤,汤亦声。本义洗涤;荡亡秦之毒螫。--班固《西都赋》;动;摇动;震动;此四六者不荡,胸中则正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;天下不能荡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;以荡上心。--《吕氏春秋·季春纪》;以其休止不荡也。--《淮南子·说山》;从流漂荡,任意东西。--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;波心荡,冷月无声。--宋·姜夔《扬州慢》;又如;荡突(冲撞);荡心(摇荡心神);荡摇(动摇);荡荡悠悠(摇荡、飘流的样子;清除;荡平塞表。--曹操《表论田畴功》

识:的含义是知道,认得,能辨别。佛教术语是指人的意识、心智、生命力、理智、分别能力。在早期佛经中,它经与心、意混用,在意义上接近,但因为用法不同,实际的内涵又有所不同。它主要是用来作为指区别对象的认知能力。《说文》曰:“识,知也。”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君子是识。”

诚:形声字;《说文》:“诚,信也。从言,成声。”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,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。《礼记·中庸》就说:“诚者天之道也,诚之者人之道也。”认为“诚”是天的根本属性,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。又说“诚者,物之终始,不诚无物。”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“诚”。亚圣孟子也说“是故诚者天之道也,思诚者人之道也”(《离娄》上;又说“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”(《尽心》上),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,就是最大的快乐。荀子虽“不求知天”,但也把“诚”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。

臣:〈名〉;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。人在低头时,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,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。本义:男性奴隶)甲金文为「目」竖立之形,象人张大眼睛,怒目而视,中间之睛形特大,突出眶外,是「瞋」的本字(吴秋辉、汪宁生),後假借为奴隶、臣子。;君主制时的官吏,今功臣名将,雁行有序。——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。甲骨文象箕坐之形,身手都被束缚。一般都作家臣,或人臣解,也可解为宫廷诸侯大夫家中,当使唤做家务的佣人。

『板荡识诚臣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板荡:1、《板》、《荡》都是《诗·大雅》中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、社会动乱的诗篇。后因以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。南朝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<邺中集>·王粲》诗:“幽厉昔崩乱,桓灵今板荡。”唐太宗《赐萧瑀》诗: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”宋岳飞《五岳祠盟记》:“自中原板荡,夷狄交侵,余发愤河朔,起自相臺,总髮从军,歷二百餘战。”清黄遵宪《三哀诗》:“士生板荡朝,非气莫能济;国家有妖孽,尤贵养正气。”董必武《辛亥革命三十周年》:“缅怀先烈奋斗的艰辛,眷念中原板荡的沉痛,吾人纪念辛亥革命,吾人驱逐日寇到鸭绿江东之心将更坚强千百倍!”

诚臣:1、忠臣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诚臣徇主而弃亲,孝子安家而忘国,各有行也。”王利器集解:“诚臣即忠臣,避隋讳改。”唐太宗《赐萧瑀》诗: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”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