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欲逃三伏暑

2024-04-04 13:39:22

『欲逃三伏暑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欲:从谷从欠。取慕液、虚受之意,同浴。感於物而动,性之欲也。欲而当於理,则为天理。欲而不当於理,则为人欲。欲求适可斯已矣,非欲之外有理也。古有欲字,无欲字,後人分别之,制欲字,殊乖古义也。今贪下作欲物也,亦是浅人增字所为。

逃:怕被捉住而迅速离开:逃跑;逃脱;逃命;临阵脱逃。2躲避;避开:逃学;逃票;逃债;逃税;逃课。【逃避】避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。;勇敢而勤奋的人不怕困难,只有懦夫和懒汉才逃避困难。【逃荒】因灾荒而逃往他处谋生。;在兵荒马乱的年月,许多老百姓逃荒到外地谋生。【逃脱】;逃离;逃跑。2逃避;摆脱。;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,可只要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,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。

三: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,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古代一个历史时期)。

伏:趴,脸向下,体前屈:~卧。~案读书。2.低下去:此起彼~。3.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~法。~输。~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4.使屈服:降~。降龙~虎。5.隐藏:~兵。埋~。6.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~日。~旱。~暑。~天。7.姓。

暑:形声。从日,者声。本义炎热;暑,热也。--《说文》。暑近湿如蒸,热近燥如烘,;一寒一暑。--《易·系辞》;六月徂暑。--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;土润溽暑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;寒暑燥湿风火。--《《素问·天玄纪大论》;冬日则寒冻,夏日则暑伤。--《韩非子·人间训》;乌兽稀毛,其性能暑。--晁错《言守边备塞疏》;触风雨,犯寒暑,呼嘘毒疠,往往而死者相藉也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;轻霜露而狎风雨,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
『欲逃三伏暑』诗句词语解释:

三伏:1、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。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,十天;然后是中伏,十天或二十天;再后是末伏,十天《初学记》卷四引《阴阳书》:“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,第四庚为中伏,立秋后初庚为后伏,谓之三伏。”南朝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·林钟六月》:“三伏渐终,九夏将谢。”宋梅尧臣《中伏日永叔遗冰》诗:“日色若炎火,正当三伏时。”清方文《张道人园居歌》:“今年暑热何太酷,五月中旬似三伏。”王西彦《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》:“三伏之后,还有三八二十四个秋老虎哩。”2、专指末伏。3、三重伏兵,三面埋伏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“君为三覆以待之……衷戎师,前后击之,尽殪”唐孔颖达疏:“衷戎师者,谓戎师在三伏之中。”《新唐书·叛臣传上·僕固怀恩》:“令高彦崇、浑日进、李光逸设三伏以待。”《新唐书·北狄传·契丹》:“张九节为三伏伺之,万荣穷,与家奴轻骑走潞河东。”

伏暑:1、指炎热的夏天。清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邮政·喂养》:“若伏暑之鞍,又宜急卸。”

『欲逃三伏暑』古诗词出处:

五月奉教作(李峤)

花庭曙槿芳。欲逃三伏暑,还泛十旬觞。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