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疑词定笔端

2024-04-08 12:58:20

『疑词定笔端』诗句汉字解释:

疑:形声。小篆字形。从子止匕,矢声。止,不通。子,幼子。幼子多惑。本义怀疑;疑,惑也。--《说文》;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;时至而疑。--《周书·王佩》;疑邻人之父。--《韩非子·说难》;吾尝疑乎是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;疑是地上霜。--唐·李白《静夜思》;自疑身外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;汝腹中之物,佘疑其女也。--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词:形声。从言,司声。本义言词。按,辞、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。但在较古的时代,一般只说辞,不说词『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;词,意内而言外也。--《说文》;词色甚强。--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;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。--杜甫《石壕吏》;门者故不入,则甘言媚词,作妇人状,袖金以私之。--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
定:会意。从宀,从正。正亦兼表字音。本义安定;安稳;,与乱或动相对;定,安也。--《说文》;靡所定处。--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;岂敢定居,一月三捷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;昏定而晨省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;以待阴阳之所定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;天下属安定,何故反乎?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;痛定思痛,痛何如哉!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;如其克谐,天下可定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笔:会意。从竹,从聿。聿),是笔的本字,小篆象以手执笔。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,故从竹。简化字笔,从竹从毛会意,指旧时用的毛笔。此字最早见于北齐;隽修罗碑,是六朝时的俗字。也见于《集韵》。本义毛笔;筽,秦谓之筽。从聿从竹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此秦制字。秦以竹为之,加竹。;史载笔,士载言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;不能竟书而搁笔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端:用手平拿着:端饭;端茶;端勺。2规矩;正:端坐;五官端正;品行不端。;3.东西的一头;事情的开头:发端;开端;顶端。④方面;项目:事端;弊端;变化多端。⑤原因;起因:无端;祸端;借端生事。

『疑词定笔端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疑词:1、亦作“疑辞”。表疑问语气的词。唐柳宗元《复杜温夫书》:“所谓乎、歟、耶、哉、夫者,疑辞也。”清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·也邪通用》:“《论语》:‘君子人与?君子人也。’朱注曰:‘与,疑词;也,决词。’乃古人之文则有以‘也’字为疑词者。陆氏《<经典释文>序》所谓‘邪、也弗殊’是也。”2、猜疑离间的话。宋洪迈《容斋随笔·野史不可信》:“或云王公(王钦若)数进疑词於上前,故莱公(寇準)因事出之。”3、不确切的言词。《文献通考·经籍二十》:“《通鑑》虽幸復古,然由千有餘岁之后追战国秦汉之前则远矣,疑词误説流於人心久矣。”

笔端:1、笔头。钢笔、毛笔等用以写字、作画的部分。亦泛指书画诗文作品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是以君子避三端:避文士之笔端,避武士之锋端,避辩士之舌端。”宋苏轼《书皇亲画扇》诗:“谁谓风流贵公子,笔端还有五湖心。”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一:“作词解如此用笔,一切叫嚣纤冶之失,自无从犯其笔端。”巴金《创作回忆录·文学生活五十年》:“我过去的爱和恨,悲哀和欢乐,受苦和同情,希望和挣扎,一齐来到我的笔端。”2、方言。犹笔直。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二七章:“猫儿跳上白兰花树的草架上,笔端伸起一条尾巴,胜利的把都都瞪着。”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第二部分六:“两个人笔端走来,韩大奶奶把自己指了指,悄悄在那女人耳边,嘁喳了几句。”

『疑词定笔端』古诗词出处:

相州冬日早衙(张说)

正色临厅事,疑词定笔端。除苛囹圄息,伐枳吏人宽。河内功犹浅,淮阳疾未安。镜中星发变,顿使世情阑。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