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分衡得大同

2024-04-09 19:36:57

『分衡得大同』诗句汉字解释:

分:分”有两个基本读音,即和,分别有各自的释义和用法。

衡:形声。从角,从大,行声。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;。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;秋而载尝,夏而糕。--《诗·鲁颂》。毛传糕,设牛角以福之也。;衡,牛触,横大木其角。--《说文》。徐锴注谓琶抵触,以木阑制之也。;车辕前端的横木;加之以衡扼。--《庄子·马蹄》。释文衡,辕前横木缚轭者也。;则见其倚于衡也。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皇疏衡,车衡,轭也。;枉玉衡于炎火兮。--《楚辞·刘向·九叹·远逝》

得:会意字,左右结构。金文字形,左边是“彳”,右边是“贝”(财货)加“手”,表示行有所得。手里拿着财货,自然是有所得。本义:得到,获得。助词,一般用于动作词语后面,如:用~很顺手、玩~、做~等。

大: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[2] ,本义是容量、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,后引申出“范围程度深广”、“年辈较长”、“再”等意义,又作为敬词来使用

同:有、两个读音,同意为相同参与聚集之意。在“胡同”一词中,。

『分衡得大同』诗句词语解释:

大同:1、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颂论形躯,合乎大同,大同而无己。”郭象注:“其形容与天地无异。”成玄英疏:“圣人盛德躯貌,与二仪大道合同,外不闚乎宇宙,内不有其己身也。”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子夏曰:‘以商所闻夫子之言,和者大同於物,物无得伤阂者,游金石,蹈水火,皆可也。’”2、战国末至汉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,与“小康”相对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脩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,货恶其弃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,力恶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为己,是故谋闭而不与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这种理想社会曾为许多人所向往。洪秀全、康有为、谭嗣同和孙中山都曾受过“大同”思想的影响。3、指国家统一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今日天下大同,须为百代典式,岂得尚作关中旧意?”王利器集解:“此当隋时而言,隋统一天下,结束南北对峙局面,故云‘大同’。”4、大体相同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上·大宛国》:“自宛以西至安息国,虽颇异言,然大同,自相晓知也。”夏丏尊叶圣陶《文心》二六:“不过许多小异之中,也尽有大同的成分存在。”

『分衡得大同』古诗词出处:

季冬送户部郎中使黔府选补(卢僎)

握镜均荒服,分衡得大同。征贤一台上,补吏五谿中。雨露将天泽,文章播国风。汉庭暌直谅,楚峡望清通。马逐霜

分衡得大同相关的名字: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