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应见鄱阳虎符守

2024-04-13 10:20:34

『应见鄱阳虎符守』诗句汉字解释:

应:一般表示该,当,如应该;也可以表示回答,如应答;作连词时可以表示随,即;也表示姓。

见: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目,下面是人。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,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。本义看见,看到;见,视也。--《说文》;未见君子。--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;利见大人。--《易·乾》;见龙在田。--《易·乾》;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;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。--《韩非子·主道》;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;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;儿童相见不相识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;虎见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
鄱:〔鄱阳湖〕中国最大淡水湖。位于江西省北部。面积2933平方千米。有赣江、修水、抚河、信江等注入。湖水经湖口县注入长江。有拦蓄洪水的作用。富灌溉、航运、水产养殖之利。是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。

阳:从阝(阜)从昜。高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形声。从阜,昜声。从阜,与山有关。本义:山南水北。

虎:象形。金文字形象以虎牙、虎纹为特征的虎形。本义老虎;虎,山兽之君。--《说文》;阚如虓虎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;虎狼之心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;苛政猛于虎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;曹公豺虎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;气吞万里如虎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
符:本意是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,双方各执一半,以验真假,也指代事物的标记、记号。该文字在《孟子》和《汉书·高帝纪》等文献均有记载。

守:会意。从宀,从寸。宀表示房屋;寸是法度∠起来表示掌管法度。本义官吏的职责,职守;守,官守也。从门,寺府之事也。--《说文》。寺,廷也;府,文书藏也。;五载一巡守。--《书·舜典》;王巡虢守。--《左传·二十一年》;均地守。--《周礼均人》。注地守,衡虞之属。;纠其守。--《周礼·内宰》。注宿卫者。;虽守者益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。注谓地也。;官司之守,非君所及也。--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;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『应见鄱阳虎符守』诗句词语解释:

鄱阳:1、地名。春秋楚番邑,秦置番县,汉改鄱阳县。今改波阳县,在江西省东北部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“吴復伐楚,取番”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《括地志》:“饶州鄱阳县,春秋时为楚东境,秦为番县,属九江郡。汉为鄱阳县也。”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鄱阳暴謔,中酒而作。”刘逵注:“鄱阳人俗性暴急。”明李梦阳《豆莝行》:“鄱阳十日路断截,庐山百姓啼寒饿。”2、指鄱阳湖。明徐祯卿《彭蠡》诗:“茫茫彭蠡口,隐隐鄱阳岑。”

虎符:1、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,为虎形。初时以玉为之,后改用铜。背有铭文,剖为两半,右半留中央,左半给予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。调发军队时,朝廷使臣须持符验对,符合,始能发兵。此制盛行于战国、秦、汉,直至隋代。到了唐代始改用鱼符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,而如姬最幸,出入王卧内,力能窃之……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,则得虎符夺晋鄙军,北救赵而西却秦,此五霸之伐也。”唐罗隐《送王使君赴苏台》诗:“东南一望可长吁,犹忆王孙领虎符。”清吴伟业《即事》诗之七:“主持朝论垂鱼袋,料理军书下虎符。”

符守:1、谓受符为郡守。《文选·谢瞻<于安城答灵运>诗》:“幸会果代耕,符守江南曲。”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曰:初与郡守为竹使符。”唐韦应物《秋景诣琅琊精舍》诗:“意有清夜恋,身为符守婴。”

『应见鄱阳虎符守』古诗词出处:

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(李颀)

不使遗才滞一方。应见鄱阳虎符守,思归共指白云乡。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