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肃肃对钩陈

2024-04-15 09:34:30

『肃肃对钩陈』诗句汉字解释:

肃:基本解释:肃1.恭敬:~立。~坐。~然。2.严正,认真:严~。~静。~穆。整~。3.躬身作揖,迎揖引进:~客。4.萎缩:~杀。5.地名,古月氏国。6.姓氏,如:肃详,汉朝雁门太守。肃錞,宋朝宝历年间判吉州军

对:从丵从口从寸。一只手拿着点燃的蜡烛,有“向着”的意思。对,对或从士。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为言,多非诚对,故去其口以从士也。;(会意。从口,从“丵”(,即,古“丛”字,象草木丛生。),从寸。寸,法度也。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,言多非诚,故去其口,以从土。本义:应答;

钩:会意。从金,从句,句亦声。句,弯曲。也具有表意作用。本义衣带上的钩。引申为钓鱼或挂物用的钩;形状弯曲,用于探取、悬挂器物的用品。可分为钓钩、挂钩、带钩等;鉤,曲也。--《说文》。韵会引作曲鉤也。;鉤,曲也,所以鉤悬物也。--《玉篇》;金路鉤。--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;申孙之矢,集于桓鉤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带鉤也。;岂谓一鉤金。--《孟子》;窃鉤者诛。--《庄子·胠箧》;以尔鉤援。--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。传鉤梯也,所以引上城者。;作刀剑鉤鐔。--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

陈:形声。从阜,从木,申声。本义地名。古宛丘地,春秋时陈国国都,在今河南省淮阳县。引申为姓氏;古国名;陈,宛丘,舜后妫(畧))满之所封。--《说文》;陈,颛顼之族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;陈朝;战阵;行列;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。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;姓;陈;陈设,陈列;陈,列也。--《广雅》;陈,布也。--《玉篇》

『肃肃对钩陈』诗句词语解释:

肃肃:1、恭敬貌。《诗·大雅·思齐》:“雝雝在宫,肃肃在庙。”毛传:“肃肃,敬也。”汉扬雄《河东赋》:“穆穆肃肃,蹲蹲如也。”明方孝孺《郊祀颂》:“斋于祠宫,盛服儼恪,肃肃于动,栗栗于言,上帝在兹,敢有弗虔。”2、严正貌。《诗·小雅·黍苗》:“肃肃谢功,召伯营之。”郑玄笺:“肃肃,严正之貌。”汉班固《十八侯铭·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》:“肃肃御史,以武以文,相赵距吕,志安君身。”唐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贞观之末,有昭庆大法师,魁岸堂堂,威仪肃肃。”清龚自珍《题鹭津上人书册》诗:“气庄志定欬肃肃,笔冲墨粹神亭亭。”3、疾速貌。《诗·召南·小星》:“肃肃宵征,夙夜在公,寔命不同。”毛传:“肃肃,疾貌。”汉秦嘉《留郡赠妇》诗之三:“肃肃僕夫征,鏘鏘扬和铃。”唐杜甫《喜晴》诗:“出廓眺西郊,肃肃春增华。”赵朴初《南京访梅园新村》诗:“晨征肃肃访梅园,犹有梅花着意妍。”4、形容网目细密。《诗·周南·兔罝》:“肃肃兔罝,椓之丁丁。”马瑞辰通释:“肃肃,盖缩缩之假借。《通俗文》:‘物不申曰缩。’兔罝本结绳为之,言其结绳之状,则为缩缩。”闻一多《古典新义·诗经新义五》:“肃当读为缩,缩犹密也……《诗》‘肃肃’,即‘缩缩’、‘数数’,网目细密之貌也。”5、阴沉;萧瑟;清冷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至阴肃肃,至阳赫赫。肃肃出乎天,赫赫发乎地。”晋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墓门兮肃肃,脩陇兮峩峩。”宋范成大《寒夜》诗:“肃肃月浸树,满庭穠李花。”清魏源《中四明山》诗之二:“肃肃空明气,时与诸天遇。”6、清幽;静谧。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出紫宫之肃肃兮,集大微之閬閬。”唐沉佺期《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》:“肃肃莲花界,荧荧贝叶宫。”宋苏轼《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·夫人阁》之二:“肃肃槐庭午,沉沉玉漏稀。”7、象声词。鸟羽、虫翅的振动声。《诗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鴈于飞,肃肃其羽。”毛传:“肃肃,羽声也。”南朝宋谢惠连《捣衣》诗:“肃肃莎鸡羽,烈烈寒螿啼。”唐畅当《自平阳馆赴郡》诗:“溶溶山雾披,肃肃沙鷺起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小二》:“鳶肃肃展翼,似鶼鶼之鸟,比翼而飞。”8、象声词。风声。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董祀妻》:“处所多霜雪,胡风春夏起,翩翩吹我衣,肃肃入我耳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漯水》:“南崖下有风穴,厥大容人,其深不测,而穴中肃肃,常有微风。”宋苏轼《寿星院寒碧轩》诗:“清风肃肃摇窗扉,窗前修竹一尺围。”清孙枝蔚《乌夜啼》诗:“北风肃肃雁不至,残灯欲灭还復燃。”9、象声词。泛指其它声音。唐杜甫《春远》诗:“肃肃花絮晚,菲菲红素轻。”明徐祯卿《杂谣》:“狗觫觫,鸡鸣飞上屋,风吹门前草肃肃。”清梁廷枏《夷氛闻记》:“火箭巨弹,自下上者,肃肃过耳畔,芳谈笑自若。”

钩陈:1、亦作“钩陈”。星官名。《文选·扬雄<甘泉赋>》:“詔招摇与太阴兮,伏钩陈使当兵。”李善注引服虔曰:“鉤陈,神名也。紫微宫外营陈星也。”唐李峤《奉和拜洛应制》:“日暮钩陈转,清歌上帝臺。”清钱谦益《答越卓凡宪副》诗:“我欲为君歌督护,夜阑酹酒向鉤陈。”2、指后宫。《文选·班固<西都赋>》:“周以鉤陈之位,卫以严更之署。”李善注引《乐叶图》:“钩陈,后宫也。”《隋书·高祖纪上》:“任掌鉤陈,职司邦政。”清钱谦益《吴祖洲八十序》:“身虽引退,其声光气象尤映望于钩陈阁道之间。”3、一种用于防卫的仪仗。《北史·艺术传下·何稠》:“帝復令稠造戎车万乘,鉤陈八百连。”《隋书·礼仪志七》:“八年征辽,又造鉤陈,以木板连如帐子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淳化二年》:“巡幸则有大驾法从之盛,御殿则有鉤陈羽卫之严。”

『肃肃对钩陈』古诗词出处:

闻漏(王岳灵)

直疑残漏曙,肃肃对钩陈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