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行役至萧关

2024-04-15 10:33:52

『行役至萧关』诗句汉字解释:

行:象形。本义道路;行,道也。--《说文》;行有死人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;遵彼微行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;又如行苇(路旁芦苇);行阡(道路);行神(路神);行程(路程);行街(大路;直排为行,横排为列;左右陈行,戒我师旅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;凌余阵兮躐余行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;奉读书,五行并下。--《后汉书·应奉传》;军队编制,二十五人为一行;郑伯使卒出貑,行出犬鸡。--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;队伍,军队;陈胜、吴广皆次当行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役:基本字义役,服兵务,从军:从役。现役。战事:战役。服劳力之事:劳役。徭役。使唤:役使。奴役。被役使的人:役夫。役徒。仆役。杂役。

至:象形、会意,下来也。像鸟飞从高下至地也。或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。从一,一犹地也。不,上去;而至,下来也。到:~此。自始~终。从古~今。~于。以~。甚~。极、最:~少。~亲。~交(最相好的朋友)。~诚。~高无上。~理名言。至是会意字,甲骨文字形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,表示到达。至的本意为到,引申指到达了极点,完全达到,又引申指极、最,用做副词,还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经做完,再做另一件事情。与“致”的区别:致:表达;集中精力;到达实现;招引;情趣;精细

萧:封国名或城市:萧国、萧城、萧县;人名:萧叔大心、萧姓、萧何、萧统(3)其他释义:萧古时是艾草别称。

关:从门从丱以木横持门户也。〈名〉;(形声。从门,丱声。金文作“门”,象门里有门闩形,本象形字。小篆繁化,变成了形声字。本义:门闩;门闩。闩门的横木《正韵》塞门也,门牡也。(3)关口、要塞。中文汉字,拥有多种词性。在汉语里的意思也比较丰富。主要指“闭合”“关口”等意思,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姓氏。

『行役至萧关』诗句词语解释:

行役:1、旧指因服兵役、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。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:“嗟!予子行役,夙夜无已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州长》:“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,则帅而致之。”贾公彦疏:“行谓巡狩,役谓役作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备胡》:“行役戍备,自古有之,非独今也。”唐戴叔伦《将巡郴永途中作》诗:“行役留三楚,思归又一春。”清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兵制一》:“夫五十口而出一人,而又四年方一行役,以一人计之,二十岁而入伍,五十岁而出伍,始终三十年,止歷七践更耳。”2、泛称行旅,出行。南朝梁柳恽《捣衣诗》:“行役滞风波,游人淹不归。”唐李白《估客行》:“海客乘天风,将船远行役,譬如云中鸟,一去无踪跡。”宋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三:“天下名山福地,类因行役穷日力,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,竟失一往,貽终身之恨者多矣。”清戴名世《忧庵记》:“余好游,时时行役四方,水行乘舟,舟中即忧庵也。”郁达夫《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》诗:“伤乱倦行役,西来又一关。”

萧关:注释(1):宁夏古关塞名。诗句:蝉鸣空桑林,八月萧关道。出自:《塞下曲四首(其一)》王昌龄注释(2):古关塞名,故址在今甘肃固原县北。诗句:一自萧关起战尘,河湟隔断异乡春。出自:《河湟有感》司空图注释(3):关口名。诗句:又到绿杨曾折处,不语垂鞭,踏遍清秋路。衰草连天无意绪,雁声远向萧关去。出自:《蝶恋花》纳兰性德注释(4):古关名。诗句:遥知汉使萧关外,愁见孤城落日边。出自:《送韦评事》王维注释(5):古关名,又名陇山关,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。诗句: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出自:《使至塞上》王维

『行役至萧关』古诗词出处:

出萧关怀古(陶翰)

驱马击长剑,行役至萧关。悠悠五原上,永眺关河前。北虏三十万,此中常控弦。秦城亘宇宙,汉帝理旌旃。刁斗鸣

行役至萧关相关的名字: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