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汉阳耆老忆旌麾

2024-04-16 18:19:26

『汉阳耆老忆旌麾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汉:朝代名汉朝(西汉、东汉),公元前206-公元220年。第一代君主是刘邦。五代之一,又称"后汉"公元947-950年。第一代君主是刘知远。男子,男人李老~。英雄好~。银河,也叫银~或天~气冲霄~。"汉语"的简称英~字典。;汉水,上流在陕西省,流到汉口入长江。

阳:从阝(阜)从昜。高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形声。从阜,昜声。从阜,与山有关。本义:山南水北。

耆:1.年老,六十岁以上的人2.强横。古同“嗜”,爱好。

老:从人从毛从匕。言须发变白也。考也。《礼·曲礼》七十曰老而传。〈形〉一个驼背人,头上有一缕稀疏而定头发垂下来,手持拐杖而行。;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。本义:年老,衰老;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1.(年岁大)2.(很久以前就存在的)3.(陈旧)4.(原来的)5.(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)6.(食物火候大)7.(颜色深)8.[口]9.(老朽;无用)1.(老年人)2.(老子的简称)3.(姓氏)1.(变老)2.[口](指老人死亡)1.(长)2.(经常)3.(很;极)4.[前缀](用于称人、排行次序、某些动、植物名):

忆:形声。从心,意声。本义思念,回想;问女何所忆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;还思建邺水,终忆武昌鱼。--庾信《奉和永丰殿下言志》;又如忆想(回想;留在记忆中;记住;读书数行并下,过目皆忆。--《梁书》;汝忆否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;又如忆记(记忆);忆识(记忆;回忆;能不忆江南。--唐·白居易《忆江南》

旌:1.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。2.表扬

麾:1.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。2.指挥(军队)

『汉阳耆老忆旌麾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汉阳:注释(1):地名,在黄鹤楼之西,汉水北岸。诗句: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出自:《黄鹤楼》崔颢

耆老:1、老年人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养耆老以致孝,恤孤独以逮不足。”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门下掾赣遂耆老大儒,教授数百人,拜起舒迟。”唐王翰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问之耆老何代人?云是秦王筑城卒。”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下·褚无量》:“﹝无量﹞以耆老,随仗听徐行,又为设腰舆,许乘入殿中。”2、年老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朕惟耆老之人,髮齿堕落,血气衰微,亦亡暴虐之心。”宋叶适《宋杜君墓志铭》:“如君之安于一丘,而能自信独乐,耆老不倦,以尽其死,是可贤也。”3、老成人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鲁哀公誄孔子曰:‘天不遗耆老,莫相予位焉。’”陈澔集说:“言天不留此老成,而无有佐我之位者。”4、特指致仕卿大夫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耆老皆朝于庠。”郑玄注:“耆老,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。”5、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。《水浒传》第九四回:“两县耆老率领百姓,牵羊担酒,献纳城池。”《文明小史》第三七回:“那诸城的百姓……听见新官到任,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,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。”6、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。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,谓之耆老。其所议论,谓之夷经。”

旌麾:1、亦作“旍麾”。帅旗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夏侯渊传》:“大破遂军,得其旌麾。”《梁书·武帝纪上》:“旍麾所指,威稜无外。”唐卢象《送赵都护赴安西》诗:“下客候旌麾,元戎復在斯。”清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卷一:“凡二公旌麾所驻,盗贼为之潜踪。”2、泛指旗帜。《旧唐书·封常清传》:“常清所以不死者,不忍污国家旌麾。”宋王安石《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》诗:“关吏相呼迎印綬,里儿争出望旌麾。”姚椿《题<杜陆两家诗集>》诗:“旌麾坚梁垒,金鼓扫秦缶。”3、借指征战;战乱。三国魏曹植《离思赋》:“欲毕力於旌麾,将何心而远之。”唐虞世南《从军行》之一:“结髮早驱驰,辛苦事旌麾。”清杜濬《初闻灯船鼓吹歌》:“九州富庶无旌麾,扬州之域尤稀奇。”

『汉阳耆老忆旌麾』古诗词出处:

闻虞沔州有替,将归上都,登汉东城寄赠(刘长卿)

惆怅恨君先我去,汉阳耆老忆旌麾

汉阳耆老忆旌麾相关的名字: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