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竹下忘言对紫茶

2024-05-29 17:07:33

『竹下忘言对紫茶』诗句汉字解释:

竹: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。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、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。本义竹子;竹,冬生草也。象形。--《说文》;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。--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;官用竹,皆令录厚头,积之如山。--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

下:1.位置在低处的,跟“上”相反:~面,山~。2.由高处到低处:~山,~楼。3.方面,方位:两~里都同意。4.减除。5.用:~功夫。6.攻克,攻陷:连~数城。7.退让。8.用在名词后面。9.用在动词后面。;0.量词,指动作的次数:打十几~。1.(动物)生产:猫~小猫了。;2.少于某次数:不~三百人。

忘:会意兼形声。从心,从亡,亡亦声。本义忘记,不记得;忘,不识也。--《说文》;德音不忘。--《诗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;中年病忘。--《列子·周穆王》。释文不记事也。;忘路之远近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;宠辱偕忘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;忘身于外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言: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;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;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;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;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;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;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;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;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;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对:从丵从口从寸。一只手拿着点燃的蜡烛,有“向着”的意思。对,对或从士。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为言,多非诚对,故去其口以从士也。;(会意。从口,从“丵”(,即,古“丛”字,象草木丛生。),从寸。寸,法度也。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,言多非诚,故去其口,以从土。本义:应答;

紫:形声。从糸,此声。指颜色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。

茶:茶树;茶叶。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,供泡取饮料用;前月浮梁买茶去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;又如茶市(茶叶市场;用茶叶泡制、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;唐人煎茶,用姜用盐。--苏轼《东坡志林》;日高人渴漫思茶。--宋·苏轼《浣溪沙》

『竹下忘言对紫茶』诗句词语解释:

忘言:1、不藉言语而心领神会。《晋书.卷四三.山涛传》:「后遇阮籍,便为竹林之交,着忘言之契。」晋.陶渊明〈饮酒〉诗二零首之五:「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」

言对:1、晤面交谈;应对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答纲琳二法师书》:“无由言对,执笔长怀。”南朝宋何承天《重答宗居士书》:“未缘言对,聊以代面。”《南史·蔡兴宗传》:“兴宗奇其言对,命释缚。”2、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丽辞》:“言对者,双比空辞者也……长卿《上林赋》云:‘修容乎礼园,翱翔乎书圃。’此言对之类也。”王力《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》:“拿今天的话来说,言对就是不用典故,事对就是用典故。”

『竹下忘言对紫茶』古诗词出处:

与赵莒茶宴(钱起)

竹下忘言对紫茶,全胜羽客醉流霞。尘心洗尽兴难尽,一树蝉声片影斜。

竹下忘言对紫茶相关的名字: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