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地形失端倪

2024-06-04 04:43:13

『地形失端倪』诗句汉字解释:

地: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;表示动态,相当于着。常附在立、卧、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;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。--《舜子变文》;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;相看月未坠,白地断肝肠。--唐·杜甫《越女词》;地;(形声。从土,也声。本义大地;,与天相对;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;土乙力为地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;地生养万物。--《管子·形势解》

形:中国常用汉字。常用词有:形象、形体、形容、图形等。1.实体:~仪(体态仪表)。~体。~貌。~容。~骸。~单影只。~影相吊。2.样子:~状。~式。~态。~迹。地~。情~。3.表现:~诸笔墨。喜~于色。4.对照,比较:相~见绌。5.状况,地势:~势。6.古同“型”,模子。7.古同“刑”,刑罚。

失:本义:手未抓牢而丢落、丢。如:遗失。坐失良机、收复失地、流离失所。衍义:引申指“没有掌握住”。衍义:引申指“错误”。衍义:又用作姓

端:用手平拿着:端饭;端茶;端勺。2规矩;正:端坐;五官端正;品行不端。;3.东西的一头;事情的开头:发端;开端;顶端。④方面;项目:事端;弊端;变化多端。⑤原因;起因:无端;祸端;借端生事。

倪:端;边际

『地形失端倪』诗句词语解释:

地形:1、地面的形状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甘茂贤人,非恒士也。其居秦,累世重矣,自殽塞、谿谷,地形险易,尽知之。”唐白居易《早春即事》诗:“物变随天气,春生逐地形。”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天子之学曰辟雍,诸侯之学曰泮宫,皆象地形而为之名耳。”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七十:“射击原则的‘荫蔽身体,发扬火力’是什么意思呢?前者为了保存自己,后者为了消灭敌人。因为前者,于是利用地形地物,采取跃进运动,疏开队形,种种方法都发生了。”2、指地理位置。宋苏轼《徐州谢两府启》:“地形襟要,当东西水陆之衝;民食艰难,正春夏旱蝗之际。”

端倪:1、头绪;迹象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反覆终始,不知端倪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解部》“倪”:“《庄子·大宗师》‘不知端倪’,按耑者,草之微始;儿者,人之微始也。”元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三折:“这公事深藏着曖昧,好教我左猜右忖没端倪。”清赵翼《岣嵝碑歌》:“昌黎亲到猿猱窟,千搜万索无端倪。”2、窥测;捉摸。唐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天地事物之变,可喜可愕,一寓於书,故旭(张旭)之书,变动犹鬼神,不可端倪。”明方孝孺《题王右军<游目帖>》:“今观此帖,寓森严於纵逸,蓄圆劲於蹈动,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,变化倏忽,莫可端倪。”郭沫若《游里加湖》:“十时顷下山,车行甚急,风景尤觉奇幻,不可端倪。”3、边际。《文选·谢灵运<游赤石进帆海>诗》:“溟涨无端倪,虚舟有超越。”李周翰注:“端倪,犹涯际也。”唐岑参《西亭子送李司马》诗:“坐来一望无端倪,红花緑柳鶯乱啼。”宋王安石《和农具诗·牧笛》:“緑草无端倪,牛羊在平地。”清陆师《杂感》诗:“夜长不成寐,忧来无端倪。”

『地形失端倪』古诗词出处:

西陵口观海(薛据)

融为百川泱。地形失端倪,天色灒滉漾。东南际万里,极目远无象。山影乍浮沉,潮波忽来往。孤帆或不见,棹歌犹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