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笙磬想遗音

2024-06-30 11:40:32

『笙磬想遗音』诗句汉字解释:

笙:形声。从竹,生声。本义簧管乐器;笙,十三簧象凤之身也。笙,正月之音,物生故谓之笙。--《说文》;大笙谓之巢,小者谓之和。--《尔雅》;笙长四尺。--《风俗通》;三人吹笙,一人吹和。盖小者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记》注;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--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

磬:1.古代击乐器。用石或玉制成,形如曲尺,悬于架上,用木槌击奏。单一的叫特磬,成套的叫编磬。2.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。用铜制成。

想:指开动脑筋,思索;或打算,怀念,惦记,想念;也指推测,认为,料想;同时指中医名词,引申为内心活动所产生的欲望或非分要求。也指特殊的思维方式,如想象。

遗:的从辵,部首是辶,从贵。基本字义1.丢失2.漏掉3.丢失的东西,漏掉的部分4.余,留5.死人留下的6.不自觉地排泄7.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8.抛弃

音:从言含一。声生於心,有节於外,谓之音。丝竹金石匏土革木,音也。有节之意也。;指事。从言含一。甲骨文“言、音”互用,金文、小篆在“言中加一横,表示所发之音。本义:声音。;字义:1.声,亦特指有节奏的声:声~。~乐。~律。~色。~量。~区。~韵。~像。~容(声音、容貌)。弦外之~。2.信息,消息:~信。佳~。~讯。

『笙磬想遗音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笙磬:1、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。《周礼·春官·眡瞭》:“眡瞭掌凡乐事,播鼗,击颂磬、笙磬。”郑玄注:“磬在东方曰笙。笙,生也。在西方曰颂……《大射礼》曰:‘乐人宿县於阼阶东,笙磬西面,其南笙鐘。’”2、笙和磬。磬,乐器。以玉石或金属制成,形状如曲尺。《宋书·乐志二》:“晳晳庭燎,喤喤鼓鐘,笙磬咏德,万舞象功。”《宋史·乐志七》:“笙磬鏗鏘,干旄旖旎。”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伶人刁俊朝妻项癭如鸡卵,渐如数斛之囊,中有琴瑟笙磬之音。”

遗音:1、谓留下声音。宋苏轼《雷州》诗之三:“终日数椽间,但闻鸟遗音。”宋陈师道《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》之二:“路暗鸟遗音,江清鱼弄姿。”2、指留下的声音。宋秦观《韩枢密夫人挽词》之一:“旧像瞻揄闕,遗音想佩环。”清涂大酉《杂诗》:“飞鸿迟迟来,掉入青烟路。遗音落风中,适与歌声过。”3、不绝之馀音。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《清庙》之瑟,朱弦而疏越,壹倡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”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三十:“簫管有遗音,梁王安在哉。”宋苏轼《送俞节推》诗:“吴兴有君子,淡如朱丝琴。一唱三太息,至今有遗音。”明唐龙《<大复集>序》:“凡得若干首,洋洋纚纚,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。”4、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。三国魏嵇康《琴赋》:“情舒放而远览,接轩辕之遗音。”戴明扬注引梁章鉅曰:“黄帝使伶伦截竹,乐律起於黄帝,故云‘接轩辕之遗音’。”唐陈季《湘灵鼓瑟》诗:“遗音如可赏,试奏为君听。”郭沫若《今昔集·钓鱼台访古》:“翰笙(阳翰笙)言:花苗人甚忧抑,其音乐亦甚凄凉……我听了这话,联想到《楚辞》,《楚辞》的悲抑或不无苗民的遗音吧?”5、哀声。《易·小过》“飞鸟遗之音”唐孔颖达疏:“遗,失也。鸟之失声,必是穷迫未得安处。《论语》曰:‘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。’故知遗音即哀声也。”唐李商隐《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》:“遗音和蜀魄,易簀对巴猿。”6、死者生前所说的话。《文选·潘岳<悼亡诗>之二》:“寝兴目存形,遗音犹在耳。”李善注:“《左氏传》:晋穆嬴曰:今君虽终,言犹在耳。”《文选·卢谌<赠刘琨一首并书>诗》:“畴曩伊何,逝者弥踈,温温恭人,慎终如初。览彼遗音,恤此穷孤。”李善注:“遗音,谓諶父之言也。”明李东阳《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》:“比有哭子之戚,公屡致吊慰,讣至之后,盖犹有遗音焉。”7、留下音信。唐刘禹锡《伤往赋》:“龙门风霜苦,别鹤哀鸣夜衔羽;吴江波浪深,雌剑一去无遗音。”

笙磬想遗音相关的名字:

出自『句』的句子:

  • 风泉留古韵
  • 笙磬想遗音
  •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