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劝参留守谒大尹

2024-07-03 03:00:29

『劝参留守谒大尹』诗句汉字解释:

劝:动词,有说服和勉励之意,在古汉语中通“观”。与劝相关的文章有著名的古文《劝学》。

参:加入,如”参军“;2参考,如”参阅“;3.进见,如”参谒“。用于”参差“。(3)人参;2星宿名。(4):古同“叁”,三的大写。2.姓氏。

留:会意。从田,从乯,乯亦声。从田,表示停留的地方。本义停留,留下;(停止在某一处所,含有不动的意思;畱,止也。--《说文》;令之留于酸枣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;灵连蜷兮既留。--《楚辞·云中君》;风气留其处。--《素问·虐论》;乃令张良留谢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;城入赵而璧留秦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;留五百人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;雪上空留。--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;要留清白在人间。--明·于谦《石灰吟》;留像于馆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守:会意。从宀,从寸。宀表示房屋;寸是法度∠起来表示掌管法度。本义官吏的职责,职守;守,官守也。从门,寺府之事也。--《说文》。寺,廷也;府,文书藏也。;五载一巡守。--《书·舜典》;王巡虢守。--《左传·二十一年》;均地守。--《周礼均人》。注地守,衡虞之属。;纠其守。--《周礼·内宰》。注宿卫者。;虽守者益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。注谓地也。;官司之守,非君所及也。--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;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谒:一般常用的意思是拜见。另指说明,陈述,告发。还指名帖。

大: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[2] ,本义是容量、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,后引申出“范围程度深广”、“年辈较长”、“再”等意义,又作为敬词来使用

尹: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,会意字,其古字形像以手持杖,表示有权力;或以为像手拿笔,以表示治事。 [2] 尹由治理引申指官名,用作名词。尹也用作姓氏。

『劝参留守谒大尹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留守:1、居留下来看管。《汉书·淮阳宪王刘钦传》:“博上书:愿留守坟墓,独不徙。”清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仲仙北征,伯叔留守故居。”郁达夫《出奔》:“﹝董玉林﹞向立在岸上送他们出发、替他们留守的长工,嘱咐了许多催款、索利、收取花息的琐事。”2、军队进发时,留驻部分人员守备阵地。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。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上》:“五月,至下邳,留船,步军进琅邪,所过筑城留守。”3、职官名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,吴国精兵从王,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。”《后汉书·张禹传》:“和帝南巡祠园庙,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。”《魏书·东阳王丕传》:“﹝高祖﹞车驾南伐,丕与广陵王羽留守京师,并加使持节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武帝永明十一年》载此事,胡三省注曰:“留守之制因此。”唐韩愈《河南府同官记》:“留守之官,居禁省中,岁时出旌旗,序留司文武百官于宫门外而衙之。”其后历代沿置,职掌不一。参阅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七》。

大尹:1、春秋、战国时宋官名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六年》:“六卿三族降听政,因大尹以达。”杜预注:“大尹,近官有宠者。六卿因之以自通达於君。”《战国策·宋策》:“谓大尹曰:‘君日长矣,自知政,则公无事。公不如令楚贺君之孝,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,则公常用宋矣。’”2、新莽时称郡太守为大尹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改郡太守曰大尹。”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:“赤眉遂寇东海,与王莽沂平大尹战,败,死者数千人。”3、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。唐韩愈《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》:“﹝董溪﹞选参军京兆府法曹,日伏阶下,与大尹争是非。大尹屡黜己见,岁中奏为司録参军。”《古今小说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大尹看了,大怒道:‘帝輦之下,有这般贼人!’”《警世通言·苏知县罗衫再合》:“那苏云自小攻书,学业淹贯,二十四岁上,一举登科,殿试二甲,除授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大尹。”

『劝参留守谒大尹』古诗词出处:

寄卢仝(宪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时作)(韩愈)

时致薄少助祭祀。劝参留守谒大尹,言语才及辄掩耳。水北山人得名声,去年去作幕下士。水南山人又继往,鞍马仆从塞闾里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