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不给使君须

2024-07-07 10:37:13

『不给使君须』诗句汉字解释:

不:其本义为名词,指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;后引申为禁止、不要,还可表示不是、非等,以上读作bù;“不”借为“否”时,读fǒu。

给:有和两种读音,常用作动词、介词和助词。表示交付、送与、替,为、被,表示遭受、把,将等;还表示供应、富裕,充足、敏捷意。

使:使,从人从吏,速疾之意也。从人,表示人的动作行为;从吏,指低级官员。令者,发号也。使,从也。天以时使,地以材使,人以德使,鬼神以祥使,禽兽以力使。——《管子·枢言篇》官名。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,如节度使,转运使。明清常设的正规官中亦有称使者,如通政使,布政使,按察使等。

君:尊也。从尹从口,治理发号。古文象君坐形。故从口。;会意。从尹,从口。“尹”,表示治事;从“口”,表示发布命令。合起来的意思是:发号施令,治理国家。本义:君主,国家的最高统治者。;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封建时代指帝王、诸侯等,引申为人的尊称,相当于“您”。道德品行良好的人也可称君子。

须:是一个;必得,应当的意思。等待,停留:须留(迟留,留待)。须有胡须等名词意思,有等待等动词的意思,也可作副词和连词,还可作姓氏。

『不给使君须』诗句词语解释:

不给:1、供给不足;匮乏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子有军事,兽人无乃不给於鲜,敢献於从者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春省耕而补不足,秋省敛而助不给。”《旧唐书·李晟传》:“欲以诸军同神策,则财赋不给,无可奈何。”明冯梦龙《古今谭概·癖嗜》:“后家不给,食馒头,又食煨茄,俱成箩以充饥。”2、犹言不暇,来不及。宋苏轼《始皇论》:“惴惴然朝不谋夕,忧死之不给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一·徐波》:“松栝数株,撑风蔽日,元冬霜月,萧萧而下,双童缚帚,扫除不给。斋厨爨烟,皆从此出。”

给使:1、服事;供人役使。《墨子·备梯》:“禽滑釐子,事子墨子,三年,手足胼胝,面目黧黑,役身给使,不敢问欲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“悉斩送弥晏等首”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《魏略》:“其吏从兵众,皆士伍小人,给使东西,不得自由。”《隋书·李圆通传》:“李圆通,京兆涇阳人也。父景,以军士隶武元皇帝,因与家僮黑女私,生圆通。景不之认,由是孤贱,给使高祖家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三》:“前任浙江学政时,署中一小儿,恒往来供给使。以为役夫子弟,不为怪也。”2、供役使之人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皓传》“皓以其恶似张布,追改定名为布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定,汝南人,本孙权给使也,后出补吏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元年》:“先是,帝(隋煬帝)选驍健官奴数百人置玄武门,谓之给使,以备非常,待遇优厚,至以宫人赐之。”

使君:1、汉时称刺史为使君。《玉台新咏·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使君从南来,五马立踟蹰。”2、对官吏、长官的尊称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刘璋传》:“﹝张松﹞还,疵毁曹公,劝璋自絶,因説璋曰:‘刘豫州,使君之肺腑,可与交通。’”唐张籍《苏州江岸留别乐天》诗:“莫忘使君吟咏处,汝坟湖北武丘西。”宋王禹偁《寒食》诗:“使君慵不出,愁坐读《离骚》。”3、对人的尊称。清秋瑾《柬某君》诗:“苍天有意磨英骨,青眼何人识使君?”4、尊称奉命出使的人。《汉书·王訢传》:“使君顓杀生之柄,威震郡国。”颜师古注:“为使者,故谓之使君。”《后汉书·寇恂传》:“使君建节衔命,以临四方。”清方文《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》诗:“四岳分巡狩,东方属使君。”

『不给使君须』古诗词出处:

感讽五首(李贺)

足知造化力,不给使君须。越妇未织作,吴蚕始蠕蠕。县官骑马来,狞色虬紫须。怀中一方板,板上数行书。不因使

出自『感讽五首』的句子:

  • 合浦无明珠
  • 龙洲无木奴
  • 足知造化力
  • 不给使君须
  •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