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方领蕙带折角巾

2024-07-07 15:57:05

『方领蕙带折角巾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方:象形。下从舟省,而上有竝头之象。故知并船为本义。本义:并行的两船;泛指并列;并行。;并船也。象两舟省、緫头形。凡方之属皆从方。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;正~形,长~形。

领:作名词时可以指代领袖,作动词时可以表示带领。

蕙:1.俗称佩兰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秋初开红花,很香。2.蕙兰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叶似草兰而瘦长,一茎可开八九朵花,色、香都较草兰为淡。

带:指用皮、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。

折:折”,有,三个读音,时表示翻转,倒腾的意思。时有断,弄断或弯转,屈曲等意义。作“”音时则表示“断”、“亏损”等意思。另外也可作姓氏,。

角: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兽角形。本义动物的角;角,兽角也。--《说文》;麟之角。--《诗·周南·麟之趾》;北方之美者,有幽都之筋角焉。╠《尔雅·释地》;旃裘筋角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;大小毛角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;又如角灯(用透明角质物做罩的灯);角带(缀有角质饰物的腰带);角弓(用兽角作装饰的硬弓);角枕(以兽角来装饰的枕头);角马(马头上生角。比喻违反常态);角节(用犀角做的;符节;突起的额骨;恶角犀丰盈。--《国语·郑语》

巾: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布巾下垂之形。本义佩巾,拭布,相当于现在的手巾;巾,佩巾也。--《说文》;沐巾一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;盥卒授巾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;布巾环幅不凿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;静其巾幂。--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;儿女共沾巾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;归来泪满巾。--宋·张俞《蚕妇》;巾短情长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『方领蕙带折角巾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方领:1、方形衣领。《礼记·深衣》“曲袷如矩以应方”汉郑玄注:“袷,交颈也。古者方领,如今小儿衣领。”夏炘《学礼管释·释深衣对襟》:“深衣之领为四角,每角二寸,四角共八寸……四角成矩形,故曰方领。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勃衣方领,能矩步。”李贤注引《前书音义》:“颈下施衿领正方,学者之服也。”2、因以指儒者或儒者之服。唐王勃《益州夫子庙碑》:“将使圆冠方领,再行邹鲁之风。”裘廷梁《论白话为维新之本》:“文言之害,靡独商受之,农受之,工受之,童子受之,今之服方领、习矩步者皆受之矣。”

蕙带:1、以香草作的佩带。《楚辞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荷衣兮蕙带,儵而来兮忽而逝。”南朝梁萧统《锺山解讲》诗:“方知蕙带人,嚣虚成易屏。”唐李贺《南园》诗:“方领蕙带折角巾,杜若已老兰苕春。”

折角:1、汉元帝时,少府五鹿充宗治梁丘《易》,以贵幸善辩,诸儒莫敢与抗论。人有荐朱云者,云入,昂首论难,驳得充宗无言以对。诸儒为之语曰:“五鹿岳岳,朱云折其角。”事见《汉书·朱云传》。后以“折角”喻指雄辩。宋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虽有注河之辩,折角之口,终日危坐,抵掌而谭,犹不能既其万一。”清黄景仁《送容甫归里》诗:“此日众中推折角,他年殿上待重茵。”2、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。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冯道传》:“復有梁朝宰臣李琪,每以文章自擅,曾进《贺平中山王都表》云:‘復真定之逆城。’道让琪曰:‘昨来收復定州,非真定也。’琪昧於地理,顿至折角。”清惜秋旅生《维新梦·外交》:“看诸卿闻命即行,絶无繫恋,似此皇华之选,必无折角之虞。”3、谓折迭其边角。清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升庵集》:“余尝爱赵子昂《书跋》云:‘聚书藏书,良非易事。善观书者……勿捲脑,勿折角,勿以爪侵字,勿以唾揭幅。’”特指折迭头巾之角。清沉育《郭有道墓》诗:“士林争折角,仙侣羡同舟。”参见“折角巾”。

角巾:1、方巾,有棱角的头巾。为古代隐士冠饰。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则如君言,元规若来,吾便角巾还第,復何惧哉!”元揭傒斯《赠淳真子张太古》诗:“飞駟服五龙,角巾摇三花。”清戴名世《一壶先生传》:“一壶先生者……衣破衣,戴角巾,佯狂自放。”2、借指隐士或布衣。唐陈子昂《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》:“於是始以角巾应命,褐衣诣闕。”唐高适《答侯少府》诗:“江海有扁舟,丘园有角巾。”3、指归隐。清赵翼《黄天荡怀古》诗:“建炎第一功终属,太息西湖竟角巾。”

『方领蕙带折角巾』古诗词出处:

南园(李贺)

方领蕙带折角巾,杜若已老兰苕春。南山削秀蓝玉合,小雨归去飞凉云。熟杏暖香梨叶老,草梢竹栅锁池痕

出自『南园』的句子:

  • 方领蕙带折角巾
  •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