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载笔在幕名已重

2024-07-15 09:38:20

『载笔在幕名已重』诗句汉字解释:

载:词语中“载”字有载物或有承载之意、有又、有的时候。如:载歌载舞(又、有之意)、载客(承载之意):词语中“载”字有记录或年的意思时。如:刊载(记录)、一年半载(年)。

笔:会意。从竹,从聿。聿),是笔的本字,小篆象以手执笔。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,故从竹。简化字笔,从竹从毛会意,指旧时用的毛笔。此字最早见于北齐;隽修罗碑,是六朝时的俗字。也见于《集韵》。本义毛笔;筽,秦谓之筽。从聿从竹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此秦制字。秦以竹为之,加竹。;史载笔,士载言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;不能竟书而搁笔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在:一个表示动作、情状所涉及的处所、时间、范围等的介词从才从土。草木初生(才)在土上。指代空间。存,居:存~。健~。青春长~。存留于某地点:~家。~职。~位。关于某方面,指出着重点:~于(.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,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;.决定于)。~乎。事~人为。表示动作的进行:他~种地。介词,表示事情的时间、地点、情形、范围等:~逃;~望;~握;~理;~朝;~野;~世。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:~所不辞;无所不~。

幕:主要是指覆着在上面的帐,也指挂着的大块的布状物。也引申为遮蔽。

名:最基本的释义是指人或事物的称谓,或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。

已:周代姒姓伯爵诸侯国,是夏禹王之后。封地位于现河南省开封市雍丘县。

重:字源见重;重复,重叠;四阿重屋。--《考工记·匠人》。注复笮也。;设重帘。--《周礼·掌次》;余将董道而不豫兮,固将重昏而终身。--屈原《涉江》;王无重世之德。--《史记·春申君传》;重金兼紫。--《后汉书·吕强传》;圜有九重,孰营度之?--《楚辞·天问》;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;重句(重复的文句);重字(重复的字);重卦(重叠八卦);重席(重叠的垫席);重轩(双重栏杆;双,成对;盖二以重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
『载笔在幕名已重』诗句词语解释:

载笔:1、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史载笔,士载言。”郑玄注:“笔,谓书具之属。”孔颖达疏:“史,谓国史,书録王事者。王若举动,史必书之;王若行往,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。”南朝齐谢朓《始出尚书省》诗:“趋事辞宫闕,载笔陪旌棨。”清张廷璐《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》:“从知蒐猎关戎政,载笔还须付马枚。”2、借指史官。《新唐书·褚遂良传》:“对曰:‘守道不如守官,臣职载笔,君举必书。’”宋苏轼《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》:“卿学世其家,宜居载笔之地;官宿其业,已奏杀青之书。”章炳麟《信史上》:“近古之载笔者,固未有若迁固者矣。”3、南北朝时,韵文称文,散文称笔。后以载笔指史传、制疏、表奏一类文字。《梁书·任昉传》:“昉雅善属文,尤长载笔。”明徐贲《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》诗:“知公能载笔,草檄报边声。”刘师培《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》:“然艸野载笔,黑白混淆,优者足补史册之遗,下者转昧是非之实。”

『载笔在幕名已重』古诗词出处:

和微之诗二十三首·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(白居易)

妍文焕烂芙蓉披。载笔在幕名已重,补衮于朝官尚卑。一缄疏入掩谷永,三都赋成排左思。自言拜辞主人后,离心荡飏风前旗

出自『和微之诗二十三首·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』的句子:

  • 君得嘉鱼置宾席
  • 乐如南有嘉鱼时
  • 劲气森爽竹竿竦
  • 妍文焕烂芙蓉披
  • 载笔在幕名已重
  •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