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忘却平津是要津

2024-07-18 05:38:14

『忘却平津是要津』诗句汉字解释:

忘:会意兼形声。从心,从亡,亡亦声。本义忘记,不记得;忘,不识也。--《说文》;德音不忘。--《诗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;中年病忘。--《列子·周穆王》。释文不记事也。;忘路之远近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;宠辱偕忘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;忘身于外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却:退:却步(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,如“望而却步”)。

平:1.不倾斜,无凹凸,像静止的水面一样:~地。~面。~原。2、均等:~大雪纷飞。抱打不~。公~合理。3、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,不相上下:~列。~局。~辈。4、安定、安静:~安。~服。5、治理,镇压:~定。6、抑止(怒气):他把气~了下去。7、和好、讲和:“宋人及楚人~”。8、一般的,普通的:~民。~庸。~价。~凡。9、往常,一向:~生(.从来;.终身)。~素。;0、汉语四声之一:~声。~仄。1.姓。;2、〔~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。;3、古同“评”,评议。

津:属于常用字。本意是渡水的地方或中国天津市的简称等意思。

是: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日正。本义正,不偏斜;是,直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十目烛隐曰直,以日为正曰是。;而疑是精粗之体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。疏谓正也。;上九,濡其首,有孚失是。--《易·未济》;对的,正确的;王弗是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。注;理也。;使目非是,无欲见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。注谓正道也。;立是废非。--《淮南子·脩务》。注善也。;彼人是哉。--《诗·魏风·园有桃》;虽不谓吾言为是,而亦无词相答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要:解字:会意字。从西,夕阳西下,两只鸟儿归巢依卧;从女,妇女。以“夕阳西下鸟儿归巢依卧”作比喻,表示日暮就寝时丈夫搂着妻子的腰,以表示之需要。借古音“夭”,表示妻子屈腰仰就。后借“约”表示男女性欲时限不同,夫妻双方都有责任与义务满足对方的需求;要是腰的初文。选自《中华字通》。有索取、希望或想、请求、重大值得重视的、纲要、应该、必须、将、如果等意。

『忘却平津是要津』诗句词语解释:

忘却:1、忘记掉。唐张籍《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》诗:“此处吟诗向山寺,知君忘却曲江春。”宋张先《满江红·初春》词:“多少恨,今犹昨。愁和闷,都忘却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回:“吴学究道:‘吴用也在心多时了,不想一向忘却。小生略施小计,便教本人上山。’”李国文《月食》:“有些值得永远记忆,有些应该彻底忘却。”

平津:1、坦途;大道。晋陶潜《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》诗:“平津苟不由,栖迟詎为拙?寄意一言外,兹契谁能别!”唐昙翼《招隐》诗:“连峯数千里,修林带平津。”2、古地名。汉时为平津邑,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,即此。后多用为典,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。前蜀贯休《酬韦相公见寄》诗:“空讽平津好珠玉,不知更得及门么?”宋欧阳修《寄题相州荣归堂》诗:“不须授简樽前客,好学平津自有文。”清吴伟业《东莱行》诗:“侍中叩阁数彊諫,上书对仗弹平津。”3、旧时北平(今北京、天津)的并称。茅盾《欢迎古物》:“平津尚未陷落,而古物已经装箱待运。”

要津:1、重要的津渡。亦比喻要害之地。唐刘禹锡《偶作》诗:“万里长江水,征夫渡要津。”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明宗纪二》:“襄州地控要津,不可乏帅,无宜兼领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七:“俄国的资产阶级,在哈尔滨盘据着中东路的要津,已经根深蒂固。”2、要路。常指显要的职位、地位。唐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簫鼓哀吟感鬼神,宾从杂遝实要津。”宋曾巩《王君俞哀词》:“众人剪剪兮,趋慕要津;我躬处方兮,不夸以从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选剧》:“使要津之上,得一二主持风雅之人。”

『忘却平津是要津』古诗词出处:

宿裴相公兴化池亭(兼蒙借船舫游泛)(白居易)

林亭一出宿风尘,忘却平津是要津。松阁晴看山色近,石渠秋放水声新。孙弘阁闹无闲客,傅说舟忙不借人。何似抡才济川外

忘却平津是要津相关的名字:

出自『宿裴相公兴化池亭(兼蒙借船舫游泛)』的句子:

  • 林亭一出宿风尘
  • 忘却平津是要津
  •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