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朝来拜拾遗

2024-08-17 03:54:50

『朝来拜拾遗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朝: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日在草中,从月。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。本义早晨;早晨省亲,子、媳向父母、公婆请安;晨见曰朝…子于父母、妇于舅姑皆是。--《说文解字注笺》;昧爽而朝。(昧爽黎明。朝省视父母)--《礼记·内则》;邦君诸侯,莫肯朝夕。(夕指晚上省视帝王)--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;朝见,封建时代臣见君;盛服将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;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来:属于常用字。本意是指小麦,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“贻我来牟,帝命率育。”假借为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,与“往”、“去”相对:如来回、来往、过来,又引申为表示“从过去到现在”、“现在以后,未到的时间”之意等等。

拜:会意。从两手,从下。《说文》古文上象两手,乥为下的古体。《说文》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。表示双手作揖,或下拜。隶书将乥(下)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,一直沿用至今。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。两手合于胸前,头低到手;拜手,稽手。--《书·召诰》。传拜首,首至手。;拜,服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性》;平衡曰拜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;乐工等罗列上前,连拜且泣。--宋·王傥《唐语林·雅量》;拜送书于庭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拾:作动词时可以指从地上拿起:如拾草;或拾取,如:俯拾皆是。最常用的是指收,整理,如:收拾。也可以用作数字十的大写。

遗:的从辵,部首是辶,从贵。基本字义1.丢失2.漏掉3.丢失的东西,漏掉的部分4.余,留5.死人留下的6.不自觉地排泄7.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8.抛弃

『朝来拜拾遗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朝来:1、早晨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西山朝来,致有爽气。”元顾德辉《青玉案》词:“晴日朝来升屋角,树头幽鸟,对调新语,语罢双飞却。”

拾遗:1、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期年之后,道不拾遗,民不妄取,兵革大强,诸侯畏惧。”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乐羊子妻》:“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,况拾遗求利,以污其行乎?”唐孟郊《饥雪吟》:“下有幸灾儿,拾遗多新争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遣求》:“化治街衢不拾遗,几兴鲁国欲倾齐。”章炳麟《东夷诗》之一:“陇首餘餱粮,道路无拾遗。”2、采补缺漏遗佚。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合天下之知,并天下之威,是以举秦如鸿毛,取楚若拾遗,此高明所以亡敌於天下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拾遗,言其易也。”唐陈子昂《为乔补阙论突厥表》:“圣人脩备以待时,是以正天下如拾遗。”宋司马光《乞罢刺陕西义勇第四札子》:“太宗取两浙,克河东,一统天下,若振槁拾遗。”3、比喻轻而易举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序略,以拾遗补蓺,成一家之言。”《南齐书·礼志上》:“吴则太史令丁孚拾遗汉事,蜀则孟光、许慈草建众典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<剪报一斑>拾遗》:“这篇一发表,我的剪存材料,可以废去不少,唯有一篇,不忍听其湮没,爰附录于后,作为拾遗云。”4、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臣愿为中郎,出入禁闥,补过拾遗,臣之愿也。”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臣职在拾遗,忧深责重,是以焦心,冒昧陈闻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崇教》:“有师友之名,无拾遗之实。”《北史·外戚传·贺讷》:“詔泥与元浑等八人拾遗左右。”清姚鼐《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》:“君方簪笔入承明,努力拾遗供侍从。”5、职官名。唐武则天时置左右拾遗,掌供奉讽谏。宋改为左右正言。后随设随罢。参阅《续通典·职官三》。

『朝来拜拾遗』古诗词出处:

送崔拾遗赴阙(朱庆馀)

清貌凌寒玉,朝来拜拾遗。行承天子诏,去感主人知。剑佩分班日,风霜独立时。名高住不得,非与九霄期。

出自『送崔拾遗赴阙』的句子:

  • 清貌凌寒玉
  • 朝来拜拾遗
  •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