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去国肯无聊

2024-08-30 14:05:00

『去国肯无聊』诗句汉字解释:

去: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动词字。有:去除、去处、去掉等意思,还具有很多释义,例如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;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,表行动意向,与“来”相对,还有距离,差别,让别人与自己离远一些等意义。

国:是汉语常用字,始见于商代。本义指疆域,地域。这个意思后来写作“域”。引申指地区,区域。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。后泛指国家。也指国都。在现代,对于“国”的观念是:“国家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,是暴力的机器。”在古代把分封给诸候的封地叫“国”,把都城叫“国”;把地域也叫“方”或“国”。从字的源义来看,可以说,古代人民对于“国”的观念的形成,是比较晚的。

肯:汉字的基本字义是许可,愿意。小篆字形从肉本意骨头上附着的肉,如”肯綮"(筋骨结合的地方,喻重要的关键),"中肯"(喻言论正中要害)。

无:《说文解字》:无,亡也。从亡,无声。奇字无,通于元者。王育说,天屈西北为无。造字本义:形容词,头顶全秃,没有头发。本义消失。 后为动词:以歌舞祭奠阵亡勇士。引申为动词:失去,缺乏,没有。副词:不,不要。

聊:从耳,卯声。耳鸣也。〈动〉;聊,耳鸣也。——《说文》;含义:姑且,勉强,凑凑和和:~且(姑且)。~以自娱。~复尔尔(姑且如此)。~备一格。依赖,寄托:无~。百无~赖。略微:~表寸心。闲谈:~天。闲~。耳鸣:~啾。姓。

『去国肯无聊』诗句词语解释:

去国:1、离开本国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去国三世,爵禄有列於朝,出入有詔於国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山居赋》:“狭三閭之丧江,矜望诸之去国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三:“我这次‘去国’的意义,差不多同‘出世’一样。”2、离开京都或朝廷。南朝宋颜延之《和谢灵运》诗:“去国还故里,幽门树蓬藜。”《明史·王家屏传》:“家屏柄国止半载,又强半杜门,以戇直去国,朝野惜焉。”夏曾佑《将改官出都》诗:“连天芳草送征轮,未充低徊去国身。”3、离开故乡。宋苏轼《胜相院经藏记》:“有一居士,其先蜀人……去国流浪,在江淮间。”

无聊:1、犹无可奈何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王实不病,汉繫治使者数辈,以故遂称病……今王始诈病,及觉,见责急,愈益闭,恐上诛之,计乃无聊。”宋苏轼《汉高帝论》:“吕后虽悍,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姪。惠帝既死,而吕后始有邪谋,此出於无聊耳。”《金史·完颜素兰传》:“高琪本无勋劳,亦无公望,向以畏死故擅诛明沙虎,盖出无聊耳。”明张居正《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》:“而民穷势蹙,计乃无聊。”清顾炎武《答李子德书》:“若果有此举,老弟宜力为我设沮止之策,并驰书见示,勿使一时仓卒,而计出於无聊也。”2、贫穷无依。汉刘向《列女传·齐东郭姜》:“争邑相杀,父母无聊。”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“自是刘石祸结,兵戈日交,河东弘农间百姓无聊矣。”宋朱彧《萍洲可谈》卷三:“胥无所归,贫索无聊,悔吾而卒。”鲁迅《三闲集·在钟楼上》:“夫面前无饭锅而觉得无聊,觉得苦痛,人之常情也。”3、郁闷;精神空虚。汉王逸《九思·逢尤》:“心烦憒兮意无聊。”唐牟融《客中作》诗:“几度无聊倍惆悵,临风搔首独兴哀。”宋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二:“张无垢亦有《论语絶句》百篇……《颜子簞瓢》曰:‘贫即无聊富即骄,回心独尔乐簞瓢。’”明刘兑《娇红记》:“家居无聊,偶思佳丽夜别之言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二七:“最近在家里闲得无聊,弄了两盆来白相。”4、没有作用;没有意义而令人生厌。唐杜牧《寄浙东韩乂评事》诗:“无穷尘土无聊事,不得清言解不休。”《新唐书·韦伦传》:“伦请準直募匠,代无聊之人,繇是役用减鼓铸多矣。”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一:“此则无聊之语,聊以解嘲。”张天翼《包氏父子》四:“这些话真无聊。”

『去国肯无聊』古诗词出处:

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(李商隐)

御风知有在,去国肯无聊。早忝诸孙末,俱从小隐招。心悬紫云阁,梦断赤城标。素女悲清瑟,秦娥弄玉箫。山连玄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