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伯牙琴绝岂求知

2024-09-08 09:30:15

『伯牙琴绝岂求知』诗句汉字解释:

伯:是形声字亻为形,白为声。伯字属于白字族。在白字族里,白字都是声符兼义符。白字族汉字都与“空无一物”之义有关。伯的本义是“没有兄长的男子”、“老大”。现在一般称呼比父亲年长一些的男子。

牙: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,嵌入上、下颌骨牙槽内,分别排列成上牙弓和下牙弓。可咬切和磨碎食物,并对发音有辅助作用。

琴:本作珡。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乐器形,上面玨象弦和弦柱,下面象琴身。本义拨弦乐器。俗称古琴;琴,弦乐也。神农所作,洞越练朱五弦,周加二弦,象形。古文从瑟金省声。--《说文》;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,上有五弦,曰宫商角徵羽,文王增二弦,曰少宫、少商。--《广雅·释乐》;乐琴书以消忧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绝:字义:1.断:~种。~缘。~嗣。~情。~迹。断~。杜~。灭~。空前~后。2.尽,穷尽:~命。~望。~境。~棋。气~。3.极,极端的,最,:~妙。~密。~壁。~无仅有。4.独特的,少有的,没有人能赶上的:~色。~技。~伦。~唱。~代。5.一定的,肯定的:~对。~然。6.越过:“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~江河。”7.旧体诗的一种体裁:~句。五~。

岂:形声。从壴省,微省声。壴,陈列乐器。本义:回师时献功之乐。

求:觅也,乞也。求,此本古文裘字。後加衣为裘,而求专为干请之用。亦犹加艸为蓑、而衰为等差之用也。求之加衣,葢不待小篆矣。表示想要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是为了主要用作动词,表示请求、要求等的意思。

知:【动】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:“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: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:知道);

『伯牙琴绝岂求知』诗句词语解释:

伯牙:1、春秋时精于琴艺的人。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成连先生,三年不成。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,闻海水澎湃、林鸟悲鸣之声,心有所感,乃援琴而歌。从此琴艺大进,终成天下妙手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杨倞注:“伯牙,古之善鼓琴者,亦不知何代人。”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:“伯牙鼓琴,钟子期听之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。钟子期曰:‘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。’少选之间,而志在流水。钟子期又曰:‘善哉乎鼓琴,汤汤乎若流水。’钟子期死,伯牙破琴絶弦,终身不復鼓琴,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。”高诱注:“伯,姓;牙,名,或作雅。”唐钱起《美杨侍御清文见示》诗:“伯牙道丧来,弦絶无人续。”明杨慎《兰亭令》:“此乃高山流水之操,伯牙復生,不能出其右矣。”

伯牙琴:1、相传伯牙操琴,琴声高妙,唯钟子期知音。子期死,知音难觅,伯牙遂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。见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。后因以“伯牙琴”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。唐罗隐《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》:“庄周高论伯牙琴,閒夜思量泪满襟。四海共谁言近事?九原从此负初心。”2、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。清魏源《布水台下同僧观瀑》诗:“惜无伯牙琴,来写成连旨。”亦省作“伯琴”。唐寒山《三字诗》之四:“泉声响,抚伯琴。有子期,辨此音。”

牙琴:1、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。后因以“牙琴”泛指高手奏琴。清林则徐《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》:“如赏牙琴,更亲听乎操縵,喻观基射,再目睹乎穿杨。”2、指精良的琴。徐嘉《书归玄恭<万古愁>后》诗:“盆花浮红篆烟清,点瑟不鼓牙琴停。”

求知:1、探求知识。唐皇甫湜《上江西李大夫书》:“居蓬衣白之士,所以勤身苦心,矻矻皇皇,出其家,辝其亲,甘穷飢而乐别离者,岂有二事哉!篤守道而求知也。”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》二二:“在抗战期间,中国千万青年对于求知的无比热情,是十分令人感动的。”丁玲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她热忱于社会主义,热忱于妇女解放,热忱于求知。”2、谓希求被人了解。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少年急於求知,投赠公卿,动千百言,殊嫌繁冗,兼自减身分。”孙中山《第二次讨袁宣言》:“孤行其自信力,而不敢求知于人人。”

『伯牙琴绝岂求知』古诗词出处:

春日书怀(薛能)

伯牙琴绝岂求知,往往情牵自有诗。垄月正当寒食夜,春阴初过海棠时。耽书未必酬良相,断酒唯堪作老师

伯牙琴绝岂求知相关的名字:

出自『春日书怀』的句子:

  • 伯牙琴绝岂求知
  •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