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静向方寸求

2024-09-13 13:44:13

『静向方寸求』诗句汉字解释:

静:形声。从青,争声。本义彩色分布适当;安静;宁静;静言思之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;宵静女德,以伏蛊慝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;本朝不静。--《吕氏春秋·音律》;静乃明几。--《吕氏春秋·审分》;莫不静好。--《诗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;清和肃穆,莫不静畅。--晋·支遁《八关斋会诗序》;又如静雅(安静);静鞭(帝王仪仗的一种,鞭形,振之作响,令人肃静。也叫鸣鞭”);静办处(安静的地方;静止,物体不运动(跟动”相反;怒则动,动则手足不静。--《淮南子·本经》

向:象形。从宀,从口。“宀”表示房屋,甲骨文中像屋墙,有窗户之形。本义:朝北开的窗户。;繁体字:向曏简介:对着,朝着,与“背”相对:向背、向北。目标,意志所趋:志向。方向。偏袒,袒护:偏向。近,临:向晚。秋天漠漠向昏黑。从前:向日。向者。从开始到现在:向例。一向。姓。

方:象形。下从舟省,而上有竝头之象。故知并船为本义。本义:并行的两船;泛指并列;并行。;并船也。象两舟省、緫头形。凡方之属皆从方。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;正~形,长~形。

寸:法度也。指事。小篆字形,从又,从一。“又”象手形,“一”指下手腕一寸之处。“寸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寸”的字往往与“手”有关。本义:中医切脉,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“寸口”,简称“寸”。十髪为程。一程为分。十分为寸。人手却一寸动谓之寸口。十寸也。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。十寸为尺。尺,所以指规矩事也。“寸”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,与“尺”、“丈”为十进制(;0寸=;尺,;0尺=;丈),韩国用来表示亲属之间关系的多少,如;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间的关系。等,香港法例沿用古制,;寸=3.33厘米[;],但此单位香港已几乎无人使用,而只会用“英寸”(;英寸=2.54厘米)和“厘米”;“寸”通常代指“英寸”。

求:觅也,乞也。求,此本古文裘字。後加衣为裘,而求专为干请之用。亦犹加艸为蓑、而衰为等差之用也。求之加衣,葢不待小篆矣。表示想要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是为了主要用作动词,表示请求、要求等的意思。

『静向方寸求』诗句词语解释:

向方:1、归向正道。方,义方。《文子·符言》:“开道之于善,而民向方矣。”徐灵府注:“正道而可以诱民。”《南史·梁始兴忠武王憺传》:“憺至州……又兴学校,祭汉蜀郡太守文翁,由是人多向方者。”明归有光《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》:“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,必引而进之。”2、谓遵循正确方向。明高攀龙《答何府尊书》:“却如无舵之舟,莫知把握;无鍼之盘,莫知向方。”清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藉书园书目叙》:“专门之业失传,古职之失守,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。”3、崇尚正直,遵循正道。唐白居易《田颖可亳州刺史制》:“故临戎则士乐为用,抚下而众知嚮方。”宋范仲淹《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》:“士务稽古,人知嚮方。”明唐顺之《葛母传》:“自是书院成而扬之士彬彬多嚮方者。”4、指方向,前进的目标。元揭傒斯《送张都事序》:“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,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。”明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华阳博议上》:“掇遗逸,抉隐幽,榷嚮方,树惩劝。”

方寸:1、方始一寸。极言矮小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不揣其本,而齐其末,方寸之木,可使高於岑楼。”2、一寸见方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视方寸於牛,不知其大於羊;总视其体,乃知其大相去之远。”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诺皋记上》:“有山蜘蛛垂丝如疋布,将及旻,旻引弓射杀之,大如车轮。因断其丝数尺,收之。部下有金创者,剪方寸贴之,血立止也。”宋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十五:“《吴书》亦云,‘方围四寸’,则知秦璽方寸耳。”3、指心。脑海。唐刘知几《史通·自叙》:“始知流俗之士,难与之言。凡有异同,蓄诸方寸。”参见“方寸心”。4、心绪;心思;心得。《魏书·董绍传》:“老母在洛,无復方寸,既奉恩贷,实若更生。”唐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遂令边雁转怕人,絶域何由达方寸?”元张可久《朝天子·春思》曲:“泪粉涕痕,伤春方寸,飘零寄此身。”清郑燮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》:“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方寸无多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四十章:“你千万不要再存糊涂念头,乱我方寸。”参见“方寸乱”。

『静向方寸求』古诗词出处:

题岸上人郡内闲居(贾岛)

静向方寸求,不居山嶂幽。池开菡萏香,门闭莓苔秋。金玉重四句,秕糠轻九流。炉烟上乔木,钟磬下

出自『题岸上人郡内闲居』的句子:

  • 静向方寸求
  •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