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翕习黄山下

2024-04-09 09:31:18

『翕习黄山下』诗句汉字解释:

翕:1.相合;和顺。2.合拢;收敛

习:会意。从羽。从羽,与鸟飞有关。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;習,数飞也。--《说文》;鹰乃学习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;习习笼中鸟,举翮触四隅。--晋·左思《咏史》;反覆练习,钻研;君子以朋友讲习。--《易·象下传》;是皆习民数者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;习,简习也。;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--《论语·学而》

黄:象形字。甲骨文象佩璜形。上为系,下为垂穗,中间为双璜并联状。黄姓是现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、台湾岛第三大姓氏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96位。黄姓人口在广东省最多,占全国黄姓人口总数约;9%。根据;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《东方杂志》发表的一篇有关“姓”的论文上指出,黄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。

山: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;山,土有石而高。--《说文》;山,土之聚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;山人取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;夏后代山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;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;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;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--《荀子·赋》;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--《书·旅獒》;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--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
下:1.位置在低处的,跟“上”相反:~面,山~。2.由高处到低处:~山,~楼。3.方面,方位:两~里都同意。4.减除。5.用:~功夫。6.攻克,攻陷:连~数城。7.退让。8.用在名词后面。9.用在动词后面。;0.量词,指动作的次数:打十几~。1.(动物)生产:猫~小猫了。;2.少于某次数:不~三百人。

『翕习黄山下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翕习:1、威盛貌。汉蔡邕《释诲》:“隆贵翕习,积富无崖。据巧蹈机,以忘其危。”《文选·左思<蜀都赋>》:“藏鏹巨万,釽摫兼呈,亦以财雄,翕习边城。”吕延济注:“翕习,威盛貌。言其雄富所致威盛,及於边城。”唐刘希夷《将军行》:“献凯归京都,军容何翕习。”《新唐书·李昭德传》:“声威翕习,天下杜口。”2、风吹拂貌。汉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翕习春风,含津吐荣。”3、迅急貌。《文选·张华<鹪鹩赋>》:“飞不飘颺,翔不翕习。”李周翰注:“翕习,急疾貌。”4、和谐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荆艷楚舞,吴愉越吟,翕习容裔,靡靡愔愔。”刘逵注:“翕习容裔,音乐之状。”5、会聚。《晋书·傅咸传》:“比四造诣,及经过尊门,冠盖车马,填塞街衢,此之翕习,既宜弭息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元康元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注曰:“翕,众也,合也。习,重也,因也,仍也。言众人翕合,相因而至也。”唐綦毋潜《题栖霞寺》诗:“龙蛇争翕习,神鬼皆密护。”6、犹翕然。唐沉既济《枕中记》:“时望清重,群情翕习。”元李治《<元遗山诗笺注>序例》:“白则王公趋风,列岳结轨,群贤翕习,如鸟归凤。”7、亲狎。《晋书·阎缵传》:“贾謐小儿,恃宠恣睢,而浅中弱植之徒,更相翕习。”

黄山:1、汉宫名。汉惠帝所建,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南。《文选·扬雄<羽猎赋>序》:“北绕黄山,滨渭而东,周袤数百里。”李善注:“《汉书》曰:‘槐里有黄山之宫。’”唐杜甫《洞房》诗:“万里黄山北,园陵白露中。”仇兆鳌注引晋灼曰:“黄山,宫名,在槐里。”清钱谦益《偕河东君泛舟拂水瞻拜先茔感叹有赠》诗:“万里黄山在何许?清秋白露空嗟咨!”2、山名:(1)位于安徽省合肥县东。(2)位于江苏省武进县西北,孟河之东。(3)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。为趵突泉的源头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又西百八十里,曰黄山,无草木,多竹箭。”3、山名。著名游览胜地。在安徽省黄山市,跨歙、黟、休宁等县。古名黟山,唐改今名。相传黄帝与容成子、浮丘公尝合丹于此,故名。诸峰列峙,著者三十六,尤以天都、莲花二峰为最高。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,堪称“四絶”。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,取四湖九里松作煤,彦衡力持不可,曰:‘松当用黄山所产,此平地松岂可用?’”明徐渭《歙石砚铭》:“出歙西门,步长桥,望黄山羣峯插天如剑戟。”4、黄土之山;荒山。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七:“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,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;夫青非真色,而黑非有体也。”

『翕习黄山下』古诗词出处:

扈从出长安应制(沈佺期)

帐殿出新丰。翕习黄山下,纡徐清渭东。金麾张画月,珠幰戴松风。是节严阴始,寒郊散野蓬。薄霜沾上路,残雪绕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