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低身直下八千尺

2024-05-17 07:09:10

『低身直下八千尺』诗句汉字解释:

低:、一般是形容词,一般是高的反义词,意思是在一般的水平和程度之下,也用于表示人情绪低落,含义丰富。

身:象形。象人之形。本义:身躯的总称。;人、动物的躯体,物体的主要部分。引自,丁再献、丁蕾《东夷文化与山东·骨刻文释读》十九章第二节,中国文史出版社20;2年2月版。

直:正直为正。正曲为直。见之审则必能矫其枉。正见也。〈形〉;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乚,从十,从目。徐锴:“,隐也,今十目所见是直也。”本义:不弯曲,与“枉”、“曲”相对。;直,正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正直为正,正曲为直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七年》木曰曲直。——《书》有不弯、竖的、坦率的意思,比如直线。除此以外,一般也可以表示径直。

下:1.位置在低处的,跟“上”相反:~面,山~。2.由高处到低处:~山,~楼。3.方面,方位:两~里都同意。4.减除。5.用:~功夫。6.攻克,攻陷:连~数城。7.退让。8.用在名词后面。9.用在动词后面。;0.量词,指动作的次数:打十几~。1.(动物)生产:猫~小猫了。;2.少于某次数:不~三百人。

八:象形。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『字部首之一。从八的字多与分解、分散、相背有关。本义相背分开;八,别也。象分别相背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今江、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,与人则分别矣。;八;七加一的和;八,数也。--《玉篇》;陈浪簋。--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;地理以八制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。注少阴之数。;八者,维纲也。--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

千:会意。从一,从人。本义:人起步朝南走。特指:数值和数字;000。十进数制:十百为千。“千”的本义是从“阡陌”一词看出来的。“阡”指南北向田埂,“陌”指东西向田埂。“千”字小篆体从禾从千,指农人背负五谷行走在“阡”上。“阡陌”表示的概念是“时空和位于时空架构之中的人”,这个“人”就是“朝南走的人”,也就是“千”。形声。从革,迁声。本义:秋千。千:姓氏

尺:指事。小篆,从尸,从乙。尸象人卧的形象。乙是个标识,周制寸、咫、尺、仞、寻、常诸度,皆以人之体为法。本义十寸;,量词。长度单位;尺,十寸也。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。十寸为尺,所以指斥规榘事也。--《说文》

『低身直下八千尺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直下:1、径直趋赴。《晋书·陶回传》:“峻知石头有重戍,不敢直下,必向小丹阳南道步来,宜伏兵要之,可一战而擒。”2、谓径直实行下去。《朱子全书·孟子一》:“孟子见人,即道性善,称尧舜,此是第一义。若於此看得透,信得及,直下便是圣贤,更无一毫人欲之私,做得病痛。”3、直接下达。《资治通鉴·后唐庄宗同光二年》:“租庸使奏,近例皆直下。”胡三省注:“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,不关节度观察使,谓之直下。”4、垂直向下;向下。唐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诗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宋范成大《燕子坡》诗:“大山如墙缺,小山如塜纍,众山直下看,方知此峯危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简帖和尚》:“皇甫松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,把妮子缚了两隻手,掉过屋梁去,直下打一抽,吊将妮子起去。”5、下面,底下。唐白居易《海漫漫》诗:“海漫漫,直下无底旁无边。”元无名氏《天净沙》:“梦儿里分明见他,客窗直下。觉来依旧天涯。”明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“来到这个三叉路口,不知那条路往中山去,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,歇息一回。”6、谓直系下传。唐欧阳詹《许州送张中丞》诗:“孙吴去后无长策,谁敌留侯直下孙。”唐欧阳詹《送郭秀才应举》诗:“并州细侯直下孙,才应秋赋怀金门。”

千尺:1、极言其深、高、长。唐李白《赠汪伦》诗: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”宋王安石《道傍大松人取为明》诗:“虬甲龙髯不易攀,亭亭千尺荫南山。”

『低身直下八千尺』古诗词出处:

醉为马坠,诸公携酒相看(杜甫)

白帝城门水云外,低身直下八千尺。粉堞电转紫游缰,东得平冈出天壁。江村野堂争入眼,垂鞭亸鞚凌紫陌,向来皓首惊万人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