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于道悟入微

2024-06-06 10:41:18

『于道悟入微』诗句汉字解释:

于:于是迂、纡的本字,本义为曲折。较早的字是在“干”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,行路时要绕着走。“于”;,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,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,属古今异义。“于”不是“於”的简体字(《简化字总表》、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都没有规定“於”简化为“于”,《新华字典》对“於”的解释是“同于”),“于”、“於”多数情况相通,但“于”并不能代替“於”的全部意义,“於”也并不能代替“于”的全部意义。同时“于”也是一个姓氏,但不同于“於”姓。常见于文言文中。

道:形声。从辵,首声。本义供行走的道路;道,所行道也。--《说文》;一达谓之道。--《尔雅》;道坦坦。--《易·履》;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;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--《老子》五十三章;道听而途说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;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;道渴而死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;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悟:形声,从心,吾声。本义理解,明白;悟,觉也。--《说文》;悟彼蟋蟀唱。--《文选·谢混游西池诗》;慧然独悟。--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;未悟见出,意不自得。--《后汉书·张醫传》;悟已往之不谏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;闻而悟之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;悟前狼假寐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;悟大光明法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
入:1.进,由外到内:进~。~梦。2.适合,恰好合适:~选。~耳。

微:本义是隐蔽、隐匿。引申有秘密地、侦察、精妙深奥、昏暗不明、细小、少、衰落、无等意思。

『于道悟入微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悟入:1、佛教语。谓觉知并证入实相之理。语本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:“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,出现於世;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,出现於世。”唐宗密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下之一:“就人有教授方便之顿渐,根性悟入之顿渐。”元德异《<坛经>序》:“有可大师者,首於言下悟入,未上三拜得髓。”2、泛指领会。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一:“舟中读张载人《儒门事亲》一书,觉耳目一新,颇有悟入处。”

入微:1、深入到细微之处。常用于形容精妙或细致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“﹝葛洪﹞著述篇章富於班马,又精辩玄賾,析理入微。”唐顾况《拟古》诗之二:“所贵法乾健,于道悟入微。”明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三:“写景入微,非老手不能也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一》:“此论可谓入微,惟上暗下明之故,则不能言其所以然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3期:“他心眼儿里不觉地长出些爱慕的苗苗,行动上也自然表现出异常的关心,入微的体贴。”2、谓声音渐趋细弱。宋林逋《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》:“诗寻静语应无极,琴弄寒声转入微。”

『于道悟入微』古诗词出处:

拟古三首(第一首一作长安古意)(顾况)

所贵法乾健,于道悟入微。任彼声势徒,得志方夸毗。浮生果何慕,老去羡介推。陶令何足录,彭泽归已迟。空负漉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