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拂衣首阳山

2024-07-10 06:54:44

『拂衣首阳山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拂:意思是轻轻擦过;掸去;甩动;抖。;古同“弼”,是辅助的意思。

衣:用于“衣服”“衣冠禽兽”。《说文》:“衣:象形。”甲骨文字形。上面象领口,两旁象袖筒,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,为上衣形。“衣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“衣”的字与衣服有关。本义:上衣2:,穿,拿衣服给人穿。如“解衣衣我”,前一个“衣”读一声,第二个“衣”读四声。

首:从巛从自。巛象髪,谓之鬊。象发形也。;象形。金文字形,上面是头发和头皮,用以表示头盖;下面是眼睛,用以代表面部。本义:头。;象形字,本义指头,脑袋瓜。在句子中有可因词性变化而引申出其它意思,可以作思考,思维方式,想法或是方法来作为新解。

阳:从阝(阜)从昜。高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形声。从阜,昜声。从阜,与山有关。本义:山南水北。

山: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;山,土有石而高。--《说文》;山,土之聚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;山人取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;夏后代山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;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;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;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--《荀子·赋》;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--《书·旅獒》;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--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
『拂衣首阳山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拂衣:1、提起或撩起衣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﹝叔向﹞曰:‘姦以事君者,吾所能御也。’拂衣从之。”杜预注:“拂衣,褰裳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乃有使酒之客,及於难侵之性,不能堪之,拂衣拔棘,而手足相及。”2、挥动衣服。形容激动或愤激。汉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是日也,拂衣而喜,奋袖低昂,顿足起舞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孔慨然曰:‘……今犹俎上腐肉,任人膾截耳。’於是拂衣而去。”唐谷神子《博导志·崔玄微》:“醋醋怒曰:‘诸人即奉求,余不奉求。’拂衣而起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听稗》:“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崔魏逆党,不待曲终,拂衣散尽。”3、振衣而去。谓归隐。晋殷仲文《解尚书表》:“进不能见危授命,忘身殉国;退不能辞粟首阳,拂衣高谢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述祖德》诗:“高揖七州外,拂衣五湖里。”唐王维《送张五归山》诗:“几日同携手,一朝先拂衣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入道》:“世态纷紜,半生尘里朱颜老;拂衣不早,看罢傀儡闹。”

首阳:1、山名。一称雷首山,相传为伯夷、叔齐采薇隐居处。《诗·唐风·采苓》:“采苓采苓,首阳之巔。”毛传:“首阳,山名也。”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伯夷、叔齐,饿于首阳之下,民到于今称之。”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於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按,首阳山在今何地,旧说不一。《论语》何晏集解引汉马融曰:“首阳山在河东蒲坂,华山之北,河曲之中。”蒲坂故城,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。

首阳山:注释(1):即雷首山,在今山西永济县南。诗句:伯夷在首阳,欲往无轻舟。出自:《东归晚次潼关怀古》岑参

阳山:1、山名。秦汉时称阴山最西的一段为“阳山”。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狼山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於是渡河,据阳山,逶蛇而北。”裴駰集解引徐广曰:“五原西安阳县北有阴山。阴山在河南,阳山在河北。”参见“阴山”。2、古县名。在今广东省阳山县东。汉置,属桂阳郡,后汉改为阴山县,三国吴复置,历代因之。唐韩愈《送区册序》:“阳山,天下之穷处也。”旧注:“阳山,县名,属连州。”

『拂衣首阳山』古诗词出处:

访陶公旧宅(白居易)

永惟孤竹子,拂衣首阳山。夷齐各一身,穷饿未为难。先生有五男,与之同饥寒。肠中食不充,身上衣不完。连征竟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