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唯署点兵符

2024-08-11 10:55:43

『唯署点兵符』诗句汉字解释:

唯:本义:同“惟”,表示独一无二、独此。衍义:又用作姓

署:形声。从网,者声。部署任务,各有系统,故从网。本义布置;部署;署,都署有所系属。--《说文》;署,置也。--《广雅》;署位之表也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;部署诸将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;又如部署(安排;布置);署用(署理任用);署事(处理事务);署置(设置官署任用官吏;签名,签署;吏呼名至史公,公瞿然注视,呈卷,即面署第一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;冯湲署曰能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点:形声。从黑,占声。本义斑点;细小的黑色斑痕;点,黑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小黑曰点。;又如墨点儿;斑点;污点;点缺(瑕疵,缺点);点漆(形容极黑;小滴;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
兵:会意。从廾,从斤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斤,是短斧之类;下面是廾双手),象双手持斤。本义兵器,武器;兵,械也。--《说文》;掌五兵。--《周礼·司兵》。司农注戈、殳、戟、酋矛、夷矛也。;陈五兵。--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五年》。注矛、戟、钺、榡、弓矢也。;谓五方之兵,东矛、南弩、西戈、北铩、中央剑也。--《匡谬正俗》;离为戈兵。--《易·说卦》;修尔车马,弓矢戎兵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;古之兵,戈、矛、弓、矢而已矣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
符:本意是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,双方各执一半,以验真假,也指代事物的标记、记号。该文字在《孟子》和《汉书·高帝纪》等文献均有记载。

『唯署点兵符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点兵:1、征调丁壮。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木兰诗之一》: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唐杜甫《新安吏》诗:“客行新安道,喧呼闻点兵。”宋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九:“又籍陕西河东民为乡兵弓手,时天下久承平,忽闻点兵,民情惊扰。”2、检点兵马。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大同三年》:“丞相欢欲收兵更战,使张华原以簿歷营点兵。”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王賁点兵,折了万餘人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攒羊》:“难胡应,又不曾亲到沙场看点兵。”徐迟《哥德巴赫猜想》:“余数定理是中国首创。据说大军事家韩信曾经用它来点兵。”3、比喻点名分派任务。《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·潞安县中苏友好集体农庄的成长》:“这就克服了‘派工乱点兵,做活一窝蜂’的现象,大大提高了庄员的劳动积极性。”

兵符:1、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嬴(侯嬴)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,而如姬最幸,出入王卧内,力能窃之。”唐刘禹锡《汴州刺史厅壁记》:“长庆四年,詔书命河南尹敦煌令狐公来莅来刺,锡之介圭、使印、兵符。”京剧《取南郡》第十四场:“如此南郡城池兵符印信,一并交与先生掌管,本帅带兵出城助战去也。”2、借指兵权。《南史·刘峻传》:“敬通当更始世,手握兵符,跃马肉食。”清洪楝园《后南柯·立约》:“手握兵符自主张。”子虚子《湘事记·军事篇一》:“忠浩颇负湘望,既握兵符,隐以曾国藩平洪杨自命,反对革命最力。”3、兵书,兵法。唐李峤《安辑岭表事平罢归》诗:“絳宫韜将略,黄石寝兵符。”

『唯署点兵符』古诗词出处:

从军乐二首(姚合)

朝朝十指痛,唯署点兵符。贫贱依前在,颠狂一半无。身惭山友弃,胆赖酒杯扶。谁道从军乐,年来镊白须。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