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郑武袭缁衣

2024-04-09 10:18:00

『郑武袭缁衣』诗句汉字解释:

郑:形声。从邑,奠声。从邑,与地名、邦域有关。本义周代诸侯国名,姬姓;郑,京兆县,周厉王子友所封。从邑,奠声。宗周之灭,郑徙缯洧之上,今新郑是也。--《说文》;至于南郑。--《穆天子传》。此旧郑也。;郑穆公使视客馆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;周西都畿内地。周宣王封季弟友(桓公)于此。在今陕西华县境。其后犬戎杀周幽王,桓公死之,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,武公迁居东都畿内,都新郑,即春秋之郑国。战国;时为韩所灭。又如郑声(郑国音乐);郑风(《诗》

武:会意。从止,从戈。据甲骨文,人持戈行进,表示要动武。本义勇猛;猛烈;楚庄王曰,夫文止戈为武。又曰,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。--《左氏春秋·宣公十二年》;武大为于大君。--《易·履》;孔武有力。--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;诚既勇兮又以武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;又如英武(英俊威武);威武(武力;权势;力量强大);武色(凶猛的神色);武车(威猛的兵车);武健(勇武刚健);武断乡曲(以威势主断曲直;武;指干戈军旅之事;德不厚而行武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袭:形声。从衣,从两龙省声。本义死者穿的衣服,衣襟在左边;袭,左衽袍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凡敛死者,左衽,不纽。;陈袭事于房中,西领南上,不緋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。郑玄注袭事,谓衣服也。;又如袭衣(尸衣;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);袭玩(衣着器用;姓;袭;衣一套为一袭;赐衣被一袭。--《汉书·昭帝纪》。注一称也。犹今一副。;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。--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;袈衣一袭,止用一两。--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

缁:黑色

衣:用于“衣服”“衣冠禽兽”。《说文》:“衣:象形。”甲骨文字形。上面象领口,两旁象袖筒,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,为上衣形。“衣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“衣”的字与衣服有关。本义:上衣2:,穿,拿衣服给人穿。如“解衣衣我”,前一个“衣”读一声,第二个“衣”读四声。

『郑武袭缁衣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缁衣:1、古代卿士听朝的正服《诗·郑风·缁衣》:“緇衣之宜兮,敝予又改为兮。”毛传:“緇,黑也,卿士听朝之正服也。”2、泛指黑色的服饰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天雨,解素衣,衣緇衣而反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为了忘却的记念》:“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,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,凑成了这样的几句……吟罢低眉无写处,月光如水照缁衣。”3、《诗·郑风》篇名。《诗序》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;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。《礼记·缁衣》:“子曰:‘好贤如《緇衣》,恶恶如《巷伯》。’”郑玄注:“《緇衣》《巷伯》皆《诗》篇名也……此衣緇衣者贤者也。”唐陆贽《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》:“式慰《甘棠》之思,且继《緇衣》之美。”4、僧侣穿的衣服。唐韦应物《秋景诣琅琊精舍》诗:“悟言緇衣子,萧洒中林行。”宋彭乘《续墨客挥犀·香山寺猴》:“多羣猴,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……又常污僧緇衣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一八回:“勘破三春景不长,緇衣顿改昔年妆。”郭沫若《孔雀胆》第四幕:“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,身着缁衣,手敲金钟,口念‘南无阿弥陀佛’。”5、引申指佛教。唐沉亚之《送洪逊师序》:“自佛行中国已来,国人为緇衣之学多,几与儒等。”宋苏轼《与谢民师推官书》之一:“某啟,衰病枯槁,百念已忘,緇衣之心,尚餘此耳。”清方文《庐山诗》之三一:“欧公闢浮屠,晚乃好緇衣。”6、借指和尚。唐刘商《题禅居废寺》诗:“凋残精舍在,连步访緇衣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诟奸》:“丞相是当朝黄阁,小尼是出世緇衣。”

『郑武袭缁衣』古诗词出处:

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(沈佺期)

汉章题楚剑,郑武袭缁衣。理识当朝远,文华振古希。风云神契合,舟楫道心微。庙堂喜容与,时物递芳菲。御柳垂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