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万束刍茭供旦暮

2024-07-09 04:48:33

『万束刍茭供旦暮』诗句汉字解释:

万:形声。“万”,甲骨文呈蝎子形。本义:蝎1.数目,十个一千;2.喻极多;3.极,很,绝对;又作姓氏用词。

束:基本字义1.捆住,系:~缚。~装(整理行装)。~发。~之高阁。~手无策。2.量词,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:~修(十条干肉,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,后指给老师的报酬)。3.聚集成一条的东西:光~。电子~。4.控制,限制:~身。无拘无~。5.事情的结末:收~。结~。6.姓,为姓氏的时候,要第三声。山东汶上城东有束姓,音同捆。

刍:1.喂牲畜的草2.割草。3.谦辞。称自己的言论、见解等

茭:喂牲口的干草。

供:作动词时是供应、供给的意思;作形容词,通“恭”,恭敬、有礼貌。

旦:本意指旭日东升。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,女属阴,故反名为“旦”。在戏曲表演行当中,指女角色之统称。源于歌舞、百戏。魏之“辽东妖妇”(裴松之《三国志注》),隋(一作北齐)之《踏谣娘》(唐崔令钦《教坊记》),唐之“弄假妇人”(段安节《乐府杂录》)等,都是扮演妇女作戏剧性表演的节目,当为旦的前身。分为正旦、花旦、闺门旦、武旦、老旦、彩旦(揺旦)。

暮:形声。从日,莫声。古字作莫,像太阳落到草丛中,表示天将晚。暮为后起字。本义日落时,傍晚;暮者,晚也。--《论衡·明雩》;朝三而暮四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;恐美人之迟暮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;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;今朝至,暮变。--《韩非子·难一》;至莫夜月光明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;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
『万束刍茭供旦暮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束刍:1、捆草成束。《诗·唐风·绸缪》:“绸繆束芻,三星在隅。”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中·张巡》:“明日贼攻城,设百楼,巡栅城上,束芻灌膏以焚焉。”一说,喻男女成婚。参见“束薪”。2、成束的草。《宋史·荆罕儒传》:“罕儒令人负束芻径趋太原城,焚其东门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潍水狐》:“驴之为物庞然也……倘执束芻而诱之,则帖耳辑首,喜受羈勒矣。”3、《后汉书·徐穉传》:“及林宗有母忧,穉往弔之,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。”后因以“束芻”称祭品。明李东阳《望狄梁公祠用前韵》:“寄远束芻谁与致,衝寒瘦马不胜骑。”明袁宏道《哭江进之》诗序:“乙巳秋,闻进之兄卒于蜀……欲躬致束芻,值有邑乘之役,素车白马,未卜何日。”

刍茭:1、干草。牛马的词料。《书·费誓》:“鲁人三郊三遂,峙乃芻茭。”孔颖达疏:“郑云:‘茭,乾芻也。’”宋岳飞《乞兵马粮食状》:“芻茭糗粮,一一窘乏。”《清史稿·王杲传》:“王杲以三百人登臺射明军,明军纵火,屋庐、芻茭悉焚,烟蔽天,诸部大溃。”

旦暮:1、亦作“旦莫”。白天与晚上;清早与黄昏。《墨子·经说上》:“久,古今旦莫。宇,东西家南北。”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桑柘》:“春採者,必须长梯高杌,数人一树,还条復枝,务令浄尽;要欲旦暮,而避热时。”2、朝夕。谓整日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旦暮从事,施於四方。”唐韩愈《刘公墓志铭》:“即其日与使者俱西,大热,旦暮驰不息,疾大发。”元马子振《鹦鹉曲·和白无咎韵》:“巍峨峯顶移家住,旦暮见、上下樵父。”3、早晚。喻短时间内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已乎,已乎!旦暮得此,其所由以生乎!”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吾攻赵旦暮且下,而诸侯敢救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”宋叶适《母杜氏墓志》:“吾疾非旦暮愈也,而汝所谋以养者在千里之外。汝去矣,徒守我亡益也。”章炳麟《印度人之论国粹》:“求大同於百年以后,而不为旦莫计者,斯则为不知务耳。”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俄思一月期犹遥,阿母飱餐,则旦暮间事,必弗能缺,吾且舍远谋邇耳。”

『万束刍茭供旦暮』古诗词出处:

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·阴山道(元稹)

尽在飞龙相践暴。万束刍茭供旦暮,千钟菽粟长牵漕。屯军郡国百馀镇,缣缃岁奉春冬劳。税户逋逃例摊配,官司折纳仍贪冒

up